第(2/3)页 朱寿的提醒,正是出于这样的顾虑。 朱允熥可以理解,朱寿为何这样说。 在既定的市场内,他想横插一脚,一定会引起那些地主豪族的反击。 这个群体的人很难搞,不是那么容易对付。 特别是江南地区,那些地主豪族,或者乡绅士族,和朝廷的官员,多少有些关系。 “我知道。” 朱允熥快速想了一遍,又道:“我定下的市场,从一开始,就不在大明,因此需要舳舻侯支持。” 朱寿问:“我能帮殿下做些什么?” 朱允熥道:“舳舻侯是督理漕运,不会只是在内陆江河,有你们的身影,对吧?” 这个问题一出,朱寿瞬间明白,朱允熥想做的是什么。 这是要插手海外。 “这些年来,沿海有倭寇。” “曾经方国珍、张士诚他们的旧部,也有部分逃到海外。” “皇爷爷下令禁海,不得出海,但海禁是禁止不了,那些真正能出海的人,特别是南方那些豪族。” “朝中不少大臣,都是支持海禁。” “但只要关注一下支持的大臣出身,说不定就是来自沿海地区。” “海禁得越厉害,他们背后的家族,赚的就能越多。” “不知道我说的,对不对?” 朱允熥对大明海禁,还是有一定的了解。 海禁在老朱那里,可能是为了防倭寇,但在其他人眼里,那是利益,海禁得越厉害,他们能赚的越多。 朱寿:“……” 对于这番话,他一时间不知道如何回应。 他还很震惊,殿下不是一直在皇宫里面,怎么也能知道那么多? 难道来自锦衣卫? 想到可能连锦衣卫也知道了,朱寿这就汗流浃背。 “我就不相信,海禁的背后,没有人走私。”朱允熥又道。 “殿下。” 朱寿唯有无奈道:“有些事情,确实在规则之外发生,但这也没办法禁止,外面得到的好处太多了,比如倭国,每年都会大量地购入我们的布帛和茶叶,还有吕宋、旧港、缅国等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