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允熥继续说道:“我想实现的最终目的,是豪绅官绅的税,全部收起来,百姓的三七分账。” 杨士奇问:“如何和百姓三七分账?” 朱允熥道:“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治水、修桥、补路等,都是和百姓们分账的表现,七成用来惠民,用回到百姓身上。” 听了这些话,他们肃然起敬。 都没想到,朱允熥的想法,还那么超前。 这才是真正的,真心实意为民,而不是其他人,虚假地喊两句口号,随便敷衍的为民。 “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解缙佩服道:“殿下能说出这句话,我们佩服万分,和荀子《道君》篇上所写的‘上好贪利,则臣下百吏乘是而后丰取刻与,以无度取千民’,同一种思想。” 荀子这句话,意思是财富来源于民,最终要回馈于民。 荀子的思想,其实历朝历代,都不怎么被统治者重视。 也就唐太宗尊崇民贵君轻和君舟民水,其他的统治者,都不太喜欢荀子,因为荀子把君权放得太低,更重民权。 朱允熥这句话,正是后世的人,引用荀子而得来的。 杨士奇郑重道:“我愿意,为殿下做到这一步。” “我们也愿意。” 姚广孝和解缙同时说道。 他们觉得朱允熥和其他人,真的不一样。 如果未来的大明,可以做到这一步,他们不敢想象,大明会是怎样的一个大明。 “但很不好做。” 朱允熥说道:“一旦做了,我就是异端,是离经叛道,会遭到天下读书人、豪绅官绅抵制唾骂,一旦改不好,走错了一步,还会遗臭万年!” 比如未来的雍正,正是因为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在历史上的名声臭得不能再臭。 后来的乾隆,却又沿用了雍正这一套体系。 “我们不怕!” 姚广孝三人齐声说道。 杨士奇问道:“殿下如何做思想宣传?” 解缙说道:“还是要从儒家入手。” 汉武帝以来,儒家一直占据主导。 想要进行思想工作,儒家绝对是绕不过去的坎,想要把思想做好,必须要从儒家入手,这是众所周知的一件事。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解缙又道:“殿下想要做好,也只能依据如此。”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