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再看了看眼前的杨士奇,忽然想到了什么。 好像永乐一朝,三杨之一的杨荣,其父就是杨伯成,他问道:“杨先生,杨伯成此人,在读书人当中,名声如何?” “名声甚好,在官员当中,人脉、关系都好。” 杨士奇说道:“能得到他的支持,可以带动很多文官辅助殿下。” 如果这个杨伯成愿意支持自己,朱允熥在想,在文官当中,算是足够了。 凌汉和刘三吾二人,不太可能再支持朱允炆,剩下那些文官,还在无脑支持,但他们的无脑其实不重要了。 只要现在能够掌握一部分,愿意支持自己的文官,朱允熥在想未来自己监国,或者要做什么,也不会完全没有可以用的人。 “我想见一见他!” 朱允熥说道:“麻烦杨先生,明天带他来见我。” 最重要的是,此人是杨荣的父亲。 永乐三杨,三个内阁首辅,特别重要。 杨士奇已经是自己的人,如果再拉拢了杨荣,还差一个杨浦,人就齐了。 杨浦此人何在,朱允熥不是很清楚。 但先把杨荣变成自己的人,还是比较重要的。 “好!” 杨士奇点头道。 既然杨伯成说好了会投靠,那么让他来见一面,并非难事,杨士奇可以安排。 又收获了一些文官,朱允熥的心情也好了很多,道:“六部尚书他们,都不见动摇吧?” 李至刚摇头道:“没有任何动摇的意思。” 姚广孝叹道:“他们还是想帮二皇孙拼一把,但只是徒劳无功。” 解缙赞同道:“现在距离殿下当皇太孙,只差一道陛下的圣旨,再无任何悬念了。” “那就随便他们吧!” 朱允熥没所谓道:“他们不愿意就不愿意,我们自己组建自己的团队,六部尚书要培养起来是很难,但又并非不能换。” 想要当六部尚书的人,还多了去。 大明没有丞相,内阁不算丞相,六部尚书就是最顶尖的官员,将来想要当六部尚书的人,多了去。 没有了他们,又不是不行,朱允熥一点也不担心。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