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好像在说,咱随便一句话,就能让李焕文服服帖帖的,支持你这个小逆孙。 朱允熥也想不到,李焕文那么没骨气。 还文人。 文人的风骨呢? 在李焕文身上,一点都看不到。 不过,朱允熥今天,是为了宝钞而来,这事还没提起,道:“皇爷爷,孙儿还真的有办法,可以填补这个空缺。” “哦?” 朱元璋有些意外了:“你哪来这么多钱补上?” “孙儿没钱,但可以印钱。” “你是说宝钞吗?不行,绝对不行!” “不是皇爷爷的宝钞,是孙儿的宝钞,杨先生应该对皇爷爷说过了。” 朱允熥解释道:“孙儿的想法,是印发宝钞,不仅用宝钞来支付俸禄,还鼓励百姓把钱兑换成宝钞,朝廷带头使用,税收必须只收宝钞,先树立起宝钞的信用。” 闻言,朱元璋再想起那天杨士奇的话,稍稍陷入沉思。 李焕文想了一会道:“陛下,殿下,大明宝钞没法用。” 朱允熥说道:“那是因为,皇爷爷的宝钞做得还不够好,百姓们拿到宝钞,没办法兑换现银,朝廷不用,只给百姓、商贾用,还大量的印发,自然而言会贬值,最终连草纸都不如。” “我要印宝钞,不会随便乱印。” “先从户部,拿出一笔准备金,按照这笔准备金的价值来印。” “在应天府各处,成立适量的钱庄。” “把宝钞发行出去后,普通百姓,可以随意兑换现银。” “但必须再下一道命令,市面上所有的交易,一律不准再用金银铜钱,不允许以物易物,必须用大明宝钞。” “如有违法,入狱!” “引导他们使用,是重塑宝钞的信用。” “强制使用,朝廷带头使用,是要保证宝钞的流通。” “再改进印刷技术,让造假的,无法制造假币,进一步保障宝钞的信用。” “只要做到这些,宝钞正常使用,将会比铜钱、银子方便太多了,更容易让百姓接受。” 朱允熥把自己的想法,直接说出来。 李焕文听得一愣一愣的,对他来说,好像有点超纲了。 作为户部尚书,竟然有点消化不来这种新式宝钞。 朱元璋早就听杨士奇提起过,倒也不觉得无法理解,问道:“又如何补上空缺?” 朱允熥说道:“等到大明宝钞的地位稳了,大家真的在用,再无任何人唾弃,我们可以适当加印,超出准备金价值的钱,直接印五百万两出来即可,以后财政有空缺了再补上。” “另外,钱庄必须朝廷控制,不允许任何方式的私营。” “钱庄又能赚钱,可以以放贷的形式,贷款给商人,收取适当的利息,不是所有商人做生意,都有足够的本钱。”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