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朱允熥直奔大本堂的藏书阁,想通过翻阅书籍,看有没有相关的人选,把他挖过来当物理老师,但他真的找到一个,还不错的人。 “郭守敬。” “元朝的水利专家、数学家、天文学家等。” “我记得后世,月球上有一座环形山,叫做郭守敬山。” “还有一个天文望远镜,叫做郭守敬天文望远镜,绝对是个古代的科学大牛。” “这位大佬什么都懂,可惜是元朝时期的人,人早就不在了,但他的孙辈应该还在。” “如果孙辈能继承他的科研成果,能力应该不会差到哪里去。” 朱允熥不得不感叹,其实古代的科学家还是很多。 奈何,现代人知道的不多。 大家知道的只有西方那些,但西方那些确实做出过比较高的贡献,改变了世界,其实古代的也不差,只是古代的环境限制了他们的发展。 古代的社会,没有科学发展的基础。 如果要全面推行科学,就得开民智,破坏儒家体系。 古代皇帝哪能让普通百姓开民智、讲科学,反对皇帝君权神授的权威呢? 只要想想,就觉得挺可惜。 “大妞。” 朱允熥说道。 “我在。” 杨大妞走过来问道:“殿下有什么吩咐吗?” 朱允熥说道:“你安排几个人,到邢州邢台县找这个郭守敬的后人,找到了必须尽快带回来。” 杨大妞领命,出去找人安排。 暂时定下了物理老师,朱允熥回了自己书房,开始研究怎么编写教材。 把自己初中高中学过的化学知识,很艰难地回忆起来,但又实在忘记得差不多,只能把那些很基础的先写下来。 他提供方向,提供基础。 更深入的知识,需要陶志学他们进一步研究。 朱允熥也想挥挥手,就能把完整的化学知识写出来,奈何实力不允许。 还有物理,他记得的相对多一些。 因为以前最喜欢的,还是物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