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对于他的恭迎,朱允熥只是微微点头。 “你对红薯的事情,做得甚好。” “但也要真的好才行,如果被我发现,你说了那么多,都是糊弄我的,后果如何,你自己知道。” “你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接下来再有新的作物回来,你继续负责推广。” “好了,你退下吧!” 朱允熥又挥了挥手。 他对李焕文,其实是有点意见的。 这家伙之前连五百万两的缺口,都看不出来,实力再高也是有限。 但这一次李焕文做出来的结果,又刷新了朱允熥对他的认知,人果然是可以进步的。 “高产作物是有了,但总不能一直用这样的作物种植。” “需要对作物,进行应该有的改进。” “这就需要,生物学的出现。” “道衍他们只会数学、物理和化学,生物又是另外一个方面。” “应该找谁,来负责生物?” 朱允熥寻思着,暂时没有头绪。 好像不记得,大明有哪些农学家。 现在的作物,肯定是需要改进,不能一直保持,以及一直用原有的留种,就怕到了未来,留下的种子质量一代比一代差。 “找一个,适合研究生物的人才行。” 朱允熥心里嘀咕。 农业只是生物里面,其中一项。 但能找到这样的人,就算是不错了。 朱允熥想了好一会,让人把姚广孝传进来。 姚广孝在投靠朱棣之前,一直在外面游历,他知道的人或者事情,肯定比普通人多很多。 过了一会,姚广孝进了文华阁,问道:“请问殿下,有什么事情呢?” 朱允熥说道:“你认不认识,或者知不知道,比较擅长农业的人?无论是水利,还是耕种、农器、桑蚕等这方面的高人。” 姚广孝一听就明白,朱允熥接下来,还想大力发展农业。 农业为国之根本。 能让普通百姓吃饱饭,是一个国家稳定的前提。 从朱允熥监国开始,改动的东西很多,农业肯定也是必改项目。 目前的农业结构,还是太简单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