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弘历拱手:“阿玛说的是。” 他知道,田文镜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是真的动到了士绅阶层的根本利益。 且说,本来田文镜是打算在河南只推广摊丁入亩的。 但因为摊丁入亩是需要清丈田亩才能摊丁银进亩的,所以,田文镜在任河南巡抚期间也就先清丈了田亩,然后查出了大量的士绅隐田。 这本就已经很让士绅阶层恼怒了。 否则,明朝万历年间,张居正清丈田亩也不至于惹得士绅恨他入骨。 但田文镜还要在因为摊丁入亩而清丈田亩的基础上,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的政策,这就属于对士绅大地主而言更加过分的政策了。 不过,田文镜这样做,也的确是没有办法。 毕竟,为摊丁入亩而清丈田亩后,田文镜发现,河南的田已经大都在士绅手里。 而士绅是有免役特权的。 所以,即便摊丁入亩,丁银也只能摊在没有功名的庶民地主田里。 当然,全国其他省也是这样的情况。 但全国其他省大多没有想这样做。 雍正也没有打算这样做。 因为他本来目的也不想把士绅往死里得罪。 他只想,借着摊丁入亩的目的把士绅的隐田清丈出来,让士绅把隐田的田税交上来,增加国库收入就够了,而不是真让士绅失去免役特权,进而失去通过免役特权兼并土地的能力。 要知道,士绅拥有免役特权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接受百姓投献。 何况,与田税相比,丁银本来就不是大头,所以康熙才会下旨“盛世滋丁,永不加赋”。 也就是说,康熙以后的新增人丁,不用交丁银,大清每年丁银总额从此固定。 雍正也就不好再增加丁银总额,让丁银在税收比重增加。 如此,对于雍正而言,这笔恒定且不算大头的丁银是由庶民地主承担,还是由士绅与庶民地主共同承担,都不重要。 可这不是河南遭灾了嘛。 河南一省的丁银再只让庶民地主承担,就会让本就因灾受损的庶民地主破产成为流民,也会让河南士绅趁机加大兼并速度,更影响清廷在河南的田税征收总额。 所以,田文镜也就请旨在河南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 雍正因河南情况特殊,不想下一次有地方受灾时,还影响朝廷收入,且让受灾地方的士绅知道,不配合朝廷大力赈灾,朝廷就只能在受灾地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进而保证收入,也就朱批同意了田文镜进行更加激烈的改革。 同时,雍正这样做也是想看看,大清皇权能不能做到,彻底压制以门生、乡党、同年等关系构成的士权势力,而能够在遇到重大财政危机时,从民间收取更多的钱财,以解决危机。 现在,雍正带弘历去听政为的就是这事。 没多久,雍正和弘历两人就到了勤政殿正殿。 议政大臣和六部九卿大臣此时皆已到此,还有御史官。 弘历按旨列在了十六叔允禄后面。 在行大礼后,雍正就先点了浙江道御史谢济世的名:“浙江道御史谢济世是哪位呀?” “臣正是。” 谢济世来到了雍正面前。 雍正则看向他:“你弹劾田文镜十条大罪,说他营私负国,贪虐不法,不尊孔孟。” “可朕早已说过,田文镜虽然在地方让官绅一体纳粮当差新政,但也是没有办法,所以让你们不要闹事,你们为何还要闹事,上奏弹劾他?” “朕下过的旨,你们不听,还要继续弹劾。” “你们眼里还有没有朕这个天子?!” “臣身为言官,弹劾奸臣贼子乃臣职责,不是闹事。” “还请圣上明鉴!” 谢济世这时回道。 弘历见谢济世顾左右而言他,没有在是否欺君的事上多扯,便知道,他明显在决定上奏弹劾田文镜时,就对雍正的质问有所准备,所以知道怎么应对。 在弘历看来,这人也并不简单,看是胆大妄为,实则也是有勇有谋。 不过,弘历觉得,这人应该会低估雍正维护皇权的决心。 雍正这时也咬紧了牙床,随后深呼吸了一口气: “因为河南闹了灾,发了大水,所以田文镜不得不在摊丁入亩的基础上推行官绅一体纳粮当差,你们为什么就如此不理解他,非要揪着他不放?” “回禀圣上,不是臣揪着他不放,是他田文镜不放过衣冠之士,而鱼肉他们!” 这谢济世继续回道。 弘历因而拧眉,心想这谢济世果然有准备,知道雍正吃硬不吃软,而继续强辩。 他甚至已经注意到谢济世那微扬的嘴角。 弘历接着也瞥向了雍正。 他不知道容易自卑爱解释的雍正会怎样应对,会不会真的陷入自证田文镜有没有鱼肉士绅的陷阱里,而去证明田文镜有没有多吃一碗粉。 “这谢济世厉害!” 弘历心里暗叹,但他希望雍正别上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