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省略机枪、火箭炮等武器. 单兵防护与通讯:改进型钢盔、防弹背心(早期概念)、单兵无线电台、步话机。 技术验证图纸的功勋点售卖价格分别为八千到一万五,乃至五万不等。 所有的单兵装备,除了当下目前民国所掌握的,其他基本上都需要功勋点来进行直接解锁。 科技树的科技,其实和外交模块的援助合同内容有一定的重复性。 一些二战时期普遍运用,或者是间战时期已经传播,但民国尚未掌握的技术。 完全可以通过援助合同来进行直接采购,而无需消耗功勋点来兑换。 一想到这里,楚云飞接着将目光看向了一旁的火炮科技树。 迫击炮/掷弹筒(基础型)已解锁。 迫击炮进阶型(已解锁) 重迫击炮进阶型(已解锁) 民国的军工生产对于迫击炮这种对于合金钢要求没那么严苛的武器素来非常重视。 对于已经掌握了二战时期绝大多数的迫击炮技术以及掷弹筒技术。 楚云飞也并不觉得惊讶。 步兵炮/山炮基础型(已解锁):例如晋造75毫米山炮,沪造75毫米山炮之流的间战水平武器 步兵炮/山炮进阶型(暂未解锁):美式小钢炮,日军的九四式山炮等。 (当前技术验证图纸售价为:三万功勋点) 下面的则是师级支援火力,军级,集团军级支援火力的相关科技树。 饭要一口一口吃。 在这个时间点,民国想要生产大口径火炮无异于痴人说梦。 楚云飞甚至都没有浪费时间继续看下去,甚至就连反坦克火炮的生产他都没有过多的停留。 至于后面的什么火箭炮、高射炮,乃至装甲车辆、航空器(战斗机,轰炸机之流的科技树解锁) 楚云飞更是一点兴趣都没有。 像装甲车辆科技树的那些早期轻型坦克:九五式轻战、维克斯六吨、T-26之类的,现如今的民国都没有能力继续生产下去。 至于像斯图亚特,霞飞这种二战中后期性能比较优异的轻型坦克,自然更不用多少。 中、重型坦克,自行火炮,自行反坦克炮这些东西,也不在楚云飞的考虑范畴之内。 将这些坦克的拖回去,光是拆解研究,都够国内的军工人才研究一段时间了。 至于搞什么跃进式的军工科技发展,本身就是不现实的东西。 通过功勋点买了相应的技术验证图纸,交给工厂,工厂在没有相关技术人员、专家的指导下,也很难制造出来。 海军科技树里面。 基本上是各类驱逐舰、巡洋舰、战列舰、航空母舰、潜艇及其配套技术。 而且非常贴心的增加了一个内河巡防舰的科技树。 内河炮艇基础型已解锁:14吨级木制驱潜特务艇(仅装备机枪,部分装备20毫米机关炮)。 内河炮艇进阶型未解锁:25吨级内河炮艇(20毫米机关炮,两挺机枪,以及迫击炮) (当前技术验证图纸兑换所需为:一万功勋点。) 后勤和工业相关的军工科技更是数不胜数。 楚云飞看着这琳琅满目、层层递进的科技树,心中激动不已。 意识看向了系统面板上面右上角的功勋点余额:三十八万。 对于整个军事科技子模块而言,足以让楚云飞进行一波真正意义上的消费。 但是兑换什么科技能够迅速改善当前国内战场的困境? 一时间让楚云飞陷入到了思索之中。 结合目前国内战场的对峙态势,以及东南亚战场的沉寂,他开始仔细分析起来。 国内目前,三战区在进行浙赣会战。 这场会战的起因,是日军为了报复杜立特空袭,并摧毁中国东南沿海的空军基地,阻止美军利用这些基地轰炸日本本土。 其规模之大,战斗之惨烈,楚云飞自然是清楚的。 不需要他操心太多,因为他深知,第三战区司令长官顾祝同也是一员经验丰富的老将,麾下亦有诸多能征善战之士,而且这仗,只能够依靠三战区自己,远水解不了近渴,他即便有心,也难以在短时间内给予实质性的援助。 即便是薛岳的九战区,也只能够进行牵制性的进攻,迫使日军无法聚集太多的兵力全力应对浙赣会战。 各个战区都有其自身的防守压力和战略任务,能做到的也只是在自己的防区内尽力消耗日军,减轻友邻部队的压力。 指望大规模的跨战区增援,在目前国军的整体实力和后勤条件下,并不现实。 而远征军这边,经过敏当及周边地区的一系列反击和追歼战后,日军主力遭受重创,已无力再发动大规模攻势,被迫转入战略防御。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