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九章 朝气-《重生大明做暴君》


    第(3/3)页

    这难度可不小啊!

    “既然刻画膛线的工艺难,为何军备局不造些专门刻画膛线的机器?”想到这些的朱由校,看向焦勖他们道。

    “若是朕知晓的没错,刻画膛线的难在于稳定性,高等匠户、大匠师的经验丰富,所以刻画时手都很稳,既如此为何不将刻刀固定起来,这样在钻膛刻画时只需按着步骤来做,哪怕期间会有铳管报废,但刻画膛线的效率也能得到提升吧?”

    一言激起千层浪。

    焦勖、王徵他们的表情变了。

    此前他们还真没有想过这些。

    纯手工刻画膛线,与借助工具刻画膛线,那释放出的产能是完全不同的!

    朱由校让宋应星挂帅负责《天工开物》计划,就是想为大明探索一条标准作业的道路,为今后发展集约型手工制造业蓄势!

    连集约型手工制造业都搞不出来,那就别提什么工业革命了,不现实,也绝不可能在大明实现的。

    “还有对特制铁料的产能需求,朕倒是有一个解决办法,那就是以坩埚进行冶炼,不过这冶炼出来的,就不能被称之为铁了,而应该被称之为钢!”

    朱由校继续道:“坩埚炼钢法,朕知道部分工艺流程,剩下的还需军备局去进行探索,不过这两件事要是能解决,那涉及火铳的产量就能得到有效提升。”

    “等朕回宫后,就将相应的卷宗,派人送到军备局,到时诸卿就跟宋卿一起,尽快将这些落实下来。”

    “臣等遵旨!”

    焦勖、王徵他们当即作揖应道。

    “还有件事。”

    朱由校伸手道:“牵扯匠户招募的事宜不能停,在北直隶招募不到,那就派人去邻近诸省招募,枪炮厂的规模必须要扩建!”

    “臣等遵旨!”

    焦勖他们再拜道。

    自始至终朱由校就没有提惩处他们的话,因为朱由校比谁都要清楚,科技领域的探索与发展,包括生产方面的技术提升,那都是需要时间的,更需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根本就急不得。

    焦勖、王徵他们皆是不可多得的人才,朱由校重用还来不及呢,如何舍得去严惩他们啊,真要做出这种事情来,那朱由校就是在自毁长城!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