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壕沟的后面是一堵各类杂物构成的矮墙,高度参差不齐,有些齐胸有些齐腰。 矮墙后头是三面显眼的营寨木墙,将寨中兵丁牢牢护在中心。 一个高高竖起的木架吸引所有斥候注意,木架下摆悬挂一名活人。 可惜斥候没有千里镜,双方的距离也很远,只能依稀看见一个模糊的活人轮廓,不知道此人具体身份。 不过凭借兵丁营寨飘扬的数十面旗帜,斥候还是能断定,这些人是敌人,或者说就是背嵬军! 哪怕没有那面镶白的黑旗,背嵬军的特征也极其明显——只有他们会悬挂数十面稀奇古怪的旗帜。 凭借十数年的征战经验,斥候很快估摸出背嵬军数千兵力。 只能坐船绕后小打小摸的背嵬军,怎会聚集数千主力深入敌后安营扎寨? 斥候们不敢怠慢,快马加鞭跑回大营禀报自己的所见所闻。 一众满蒙汉贵族高官闻言都惊了,这几天没见背嵬军身影,居然出现在背后! 黄台吉短叹呼出一口气,复州城军民忽然消失的消息让他一度失落,背嵬军果然还是选了逃走。 他不得不开炮轰灭被包围的明军,俘虏数千人马充入汉军旗做武装包衣。 原以为自己亲征辽南只是一趟索然无味的征程,如今听到背嵬军绕后的消息叫他又惊又喜。 惊的是背嵬军居然没有逃,也没有发挥海运优势,逆流入河踏进辽中平原,反而集结数千人挡在路上隔断南北。 黄台吉特意安排一部偏师驻扎耀州、海州,便是为了拖延阻击背嵬精兵,自己再率数万清骑飞扑过去包围敌人。 喜的是背嵬军没有逃走,而是打算与他正面对决,他还有消灭这支强军的机会。 斥候报告敌军的总人数最多不超过五千,几乎忍不住笑出声,根本不把背嵬军放在眼里。 区区五千人能做什么? 大清的主力可是有足足十三万步骑,放到锦州战场足够碾碎明军主力。 就算这五千人都是能打的猛士,给他们一换三的机会,也就打死一两万包衣奴才罢了。 这就像是飞虫扑向人脸,人类摆摆手就能给虫子拍死。 王公贵族们都嚷嚷着要消灭惹人烦扰的背嵬军,要把背嵬军的脑袋统统做成夜壶使。 再把那些宁死不降的背嵬军当作奴隶日夜驱使,叫他们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黄台吉也觉得撕碎敌人防线轻轻松松,但喜欢多想的他却觉得背嵬军一定另有深意。 俘虏的明军败卒都说,背嵬军战兵、辅兵皆有敢战勇气,那么寻常怕死的辅兵,经过背嵬军的调教也敢绕后作战。 好似他用空营计拖延松山明军一般,他怀疑这批绕后登陆的只是背嵬军辅兵,目的是迷惑、拖延时间。 一旦自己亲率主力攻去,虽有勇气但战力一般的辅兵会溃败,乃至乘船逃跑,而这北上、进攻的时间差,就是背嵬军需要争取的宝贵时间。 背嵬军会用这时间做什么呢? 黄台吉暗想,难道背嵬军精兵是要乘河北上,直扑沈阳? 黄台吉越想越觉得此计可行。 留守耀州、海州的兵员战力一般,迎战五千背嵬军精兵只怕一天都撑不住, 即使自己指挥重兵拿下“路障”,再派数万清骑火速回援,也有几天的时间差。 而这几天时间足够背嵬军进攻沈阳。 要知道背嵬军都是一群憎恶八旗的疯子,就算直扑沈阳的计划风险极高,甚至最后落得被回援清兵包围的悲惨下场,也不会畏惧。 一旦背嵬军侥幸拿下沈阳,他的爱妃与子嗣可就…… 不! 黄台吉摇摇头甩出这个糟糕念头。 还有数位满清王爷、高官驻守沈阳,他们若是瞧见背嵬军踪影,懂得判断敌人强弱,决定是否守城。 纵使沈阳守不住,留守驻军也能带着家眷骑马逃往辽北。 肯定会没事的。 而且这一系列“背嵬军计谋”都是他自己的推论,也许背嵬军精兵并未北上。 并非五千辅兵,而是五千精锐战兵堂堂正正站在丘陵之间的狭道,站在那里,等着他大清雄兵决战。 黄台吉沉声低吟。 既然你背嵬军不顾城池,不顾友军安危,甚至不顾自己的安危,仅凭五千兵马就敢堵死我大清的后路。 那就让你们看看,我大清十余万雄兵真正的实力。 “出击!” (本章完)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