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刘邦懒懒的应了一声。 “爱卿不知道,朕这人吧有个心软的毛病,那孩子朕小时候还抱过,应他声叔父,实在下不去手啊。” 张良:…… 你放什么屁呢? 亲眼见证了他怎么屠杀六国旧贵族的张良嘴角抽了又抽,实在没忍住想骂出口。 刘邦别的优点没有,就是脸皮够厚。 在张良一言难尽的眼神中,他面不改色的继续道。 “总之,这事儿我心里有数,爱卿不必管了。” 张良铁青着脸走出去的时候,深刻怀疑了一下自己到底是来干什么的。 不过,刘邦最后那句话确实叫他心中的狐疑放下了些。 ——大抵又是这家伙的什么计策吧。 诚如秦朝旧臣们的看法那样,张良同样认为刘邦是个深不可测的人。 他自诩聪明绝顶,却也不是时时都能揣摩的清楚刘邦到底在想些什么,也看不透他身上似乎缭绕不散的某些秘密。 譬如楚地出身的地痞混混为何如此谙熟帝王之道,又从哪里习得一身超绝的武艺? 他曾叫韩信等人不动声色的观察过刘邦动手的瞬间,却统一得出了敌不及的惊骇结论。 要知道,武艺这种东西尽管先天条件很重要,譬如项羽那种情况,但对于身形条件受限的人来说,若非后天习得,是绝不可能登峰造顶的。 但刘邦动手时,却展现出了一种杂糅了制式化的精妙和野性的残暴两种极端的特点。 前者像是皇帝身边最强禁卫的滴水不漏,后者像是丛林里野狼的毙命直觉。 张良很擅长从一个人的行为细节上推断出其极力想要隐藏的过去。 可刘邦此人的矛盾却叫他时常深陷迷雾。 “如此想来,扶苏确实不是这个家伙的对手,或许真是我多虑了……” 张良一边沉吟,一边暂且放下了忧虑。 封地的事情还有一大堆,韩信等人才懒得管朝中刘邦位置坐的稳不稳,早欢天喜地的跑去封地折腾了。 韩王虽死,但韩地刘邦仍然留给了张良,他虽知无望,但还是想要找一找是否还有韩王室子嗣遗漏。 扶苏造反闹的轰轰烈烈,但能管的上这事儿的人都跟瞎了一样,竟真没人给他找什么麻烦。 当蒙恬带兵逼宫,上万禁军包围了都城的时候,刘邦正和没事人一样在朝中开会。 李斯着宰相衣制,率百官同时弹劾,逼刘邦退位。 萧何沉默的站在刘邦身边。 刘邦慢吞吞的翻完了手中那封奏折,随口点了个官员。 “荆州那边的洪灾闹了不少时候了,你去着人抽调附近的粮仓。” 那官员正严正正站在李斯身后,闻言竟条件反射的回答。 “回陛下,荆州洪灾五日前已抽调了一次隔壁郡的粮仓……” 刘邦冷笑了一声,啪的把奏折摔了。 “交给谁去办的?朕再给一次机会,去传信告诉他,吃了多少全都给朕吐出来,否则朕就亲自去取了他项上狗头!!” 矛头一转,刘邦也显然没有放过他的意思。 “还有你,近些时候挺忙的吧?忙的连赈灾的事儿都敢给朕出岔子,胆子挺肥啊。” 那官员瞬间骇然,连忙跪下请罪。 “陛下恕罪,臣这就去亲自查明督办!” 朝中众臣不拘是站在李斯身后的,还是保持中立的,均沉默的落针可闻,安静的看完这场‘表演’。 李斯脸色青一阵白一阵,僵立在原地。 一场轰轰烈烈的造反,在刘邦轻飘飘的几句话里,就这样支离破碎。 他不动兵戈,甚至不费口舌,就让众人意识到一件事。 这朝中,仍然是他刘邦说了算的。 李斯动了动嘴唇,想说蒙恬已经带人围了中宫,今日无论如何他刘邦都得退。 然而当他看到刘邦仍然气定神闲的表情,心脏就已经开始不可遏制的下沉了。 ——恐怕事情绝不会如他想象中的那般顺利。 是了,扶苏拉帮结派的事分明不算隐蔽,但刘邦居然一直都视若罔闻,这根本不像他的做派。 李斯并非没有察觉到这其中古怪,但他除了向前之外,本就无路可走,只能逼迫自己刻意去忽视这份怪异。 他自己或许都没有察觉到,在他的心中尚且存着些许不切实际的幻想——刘邦或许本就打算还政于扶苏。 此时此刻,皇座上的刘邦居高临下的望进了李斯有些颤抖的眼底,慢条斯理的笑了。 “李相,你这是什么表情?”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