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四回 明察暗访-《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徐光启的根虽然是传统士大夫,可他不缺乏一颗好学的心。
    在与西方传教士的交流中,徐光启怀着一颗报国之心,认真学习了当时西方最先进的技术。
    学成后,他连续上奏朝廷,恳求朝廷采纳。
    然而如泥牛入海,没有一丝回应。
    到最后,他只好退而求次,著书立说和开馆收徒。
    写出了诸如《农政全书》等著作,也教出了孙元化这样的高徒。
    如今,又见到武备志的作者,茅元仪在场。
    徐光启也来了兴致,决定亲自操作一把,给学生和茅元仪现场上一课。
    只见他用纸和笔,根据自己学的几何学、弹道学等,现场划出了弹道轨迹。再调整炮身,对准远处的大树。
    装弹,点火,开炮!
    轰!
    一声巨响,大树应声炸裂。
    现场将士无不震惊,这也太准了吧!
    “老师就是老师,太厉害了!”
    孙元化激动地说道。
    徐光启说道:“火炮射击技术,说难不难,说简单也不简单。要会最基础的一些学科知识,掌握后再运用,就能提高射击精度。”
    “学成这一套,需要多久啊?”
    茅元仪好奇地问道。
    “看天分,也要看基础。初阳随我学过几何学,以此为基础大概一个月就没问题。”
    徐光启想了想,说道:“如果没有数学基础,那就难了。也许一辈子都学不会。”
    这么久!
    孙元化和茅元仪对视一眼,都低头深思。
    时间不等人呀,眼看着冬季快到了,奴兵南下的日子,可以扳指头计算,哪里来得及。
    就算他俩学会,可那些明军将士没时间教。
    “还有一个办法!”
    徐光启说道,“就是直接聘请葡萄牙人做教官,这就要看杨承应愿不愿意。”
    这个方法不错。
    两人一合计,孙元化继续陪徐光启四处转转,而茅元仪则暂时离开,去帅帐找杨承应。
    茅元仪到的时候,杨承应却不在帅帐。
    一问留守的侍卫才知道,将军有事出门了,晚上才会回来。
    茅元仪只好返回,等晚上再来。
    那么杨承应干啥去了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