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回 大靖堡-《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对于朝廷这种快饿死才想起找饭馆的行为,杨承应是见怪不怪。
    每一个王朝到了晚期,令人窒息地操作在史书上比比皆是。
    他反而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安置流民,确保新拿下来的广宁卫、广宁右屯卫和义州卫的安定。
    至于救不救袁崇焕,杨承应心里尽管极不情愿,却也只能理智的选择观望。
    宁完我说得好,大帅这个时候做任何针对京畿和袁崇焕的事,等于是把刀递给待在深宫的崇祯,是嫌袁崇焕死的还不够快。
    毕竟包括崇祯在内,不少的朝中大臣,甚至有登莱巡抚李嵩都质疑杨承应,为什么不集中兵力北上攻打辽阳城和沈阳城。
    完全无视了皇太极留在沈阳,由阿敏统率的几万八旗精兵。以及阿敏刻意制造的大量流民,迟滞大军行动。
    安排好了李朝和何斌率水师送来的粮食,杨承应像往常一样,带着侍卫们深入民间走访。
    为了以防万一,杨承应在锦袍里面穿了软甲。
    带的人里面除了侍卫,还有蒙古翻译。
    义州卫,大靖堡。
    该堡位于义州城的北方,原有墩台十三座,驻守官军五百二十名。
    但随着后金的攻占,这座堡垒荒废许久。
    杨承应收复义州卫后,派邓长春调虎步营十三哨镇守在此,防备蒙古人的同时,招抚蒙古人。
    到的时候,十三哨的哨长祖克勇正带着士兵训练。
    由于需要镇守边堡,调来的哨都是配有汤若望指点铸造的神威炮。
    士兵训练的,正是了解神威炮的构造。
    看到杨承应来了,祖克勇赶紧下令停课,飞奔而来:
    “末将祖克勇,拜见大帅!”
    “我只是来视察边关,你们不用停止教课。”杨承应笑道。
    “属下这点本事,在大帅面前那是鲁班门前弄大斧,不值一提。”
    祖克勇憨笑的说道。
    他本来不姓祖,因为是祖大寿的家丁,所以姓祖。
    后来祖大寿解散家丁,祖克勇便去了勇健营,做了一名小旗。
    再后来,虎步营扩军急缺人才,就经过祖大寿同意后,把祖克勇调去虎步营做了一名哨长。
    这些事都没有经过杨承应,只是后来禀报一声。
    如果是没设文馆以前,这么一件事还要等他同意再动,既耽误事又累死人。
    “这些日子,有多少蒙古人来投靠?”
    寒暄几句后,杨承应言归正传。
    “回大帅,一共有六户牧民,都来自于朵颜卫,一个叫布尔花诺颜麾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