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回 绣岩城-《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御史许誉卿肩负着特殊使命。
    表面上是把各科给事中,还有地方大员弹劾杨承应的奏疏,送往辽东。
    实际上,皇帝让他暗中了解一下辽东内部的情况。
    因此,许誉卿携奏疏出关,刚到前屯卫就得知道杨承应不在广宁,仍选择继续走辽西走廊。
    到广宁,了解一些情况后,许誉卿又快马加鞭的赶往金州。
    途径盖州,他得知杨承应在这里。
    不过,不是在盖州城,而是去了绣岩城。
    绣岩城距离盖州有两百多里,又是崎岖难行的山路。
    了解到杨承应还会回来,许誉卿便没有再出发,而是在盖州留下来,等待杨承应的回来。
    杨承应和绣岩城守将黄耀一起深入民户,与一名叫马三泰的农夫攀谈。
    “马老哥,你家既不是墩军,又不是女真人,怎么愿意到这里安家?”
    “是不是有人欺负你,你直接告诉我,我会查明后给你一个交代。”
    杨承应认为他是被地方欺负了,想问清楚后,替他出头。
    马三泰摇头后,据实回答:“俺没被欺负,俺就喜欢待在这种地方。”
    “这是为什么?”杨承应再问。
    “俺是猎户出身,不会种地。绣岩城位于深山,正合适俺。”
    马三泰答道。
    “你不会种地?”
    在杨承应看来,种地这种天赋是与生俱来。
    “这有什么稀奇,蒙古人还不会骑射。”
    马三泰不卑不亢地说道,“俺一家祖祖辈辈都打猎为生,连俺婆娘都会打猎。”
    “可是,绣岩城位于深山老林,距离富有的盖州也有两百多里。”
    杨承应好奇地问道:“你怎么把打来的猎物卖出去?”
    “这容易啊,堡内就有好吃野味的军爷。”马三泰笑得很幸福,“俺打来猎物可以找他们换粮食和盐巴。”
    “哦。”杨承应点点头。
    在一旁的黄耀,此时插话道:“军中粮食不能任意买卖,但是士兵领到的口粮却可以买卖。”
    军队吃的粮食和发的粮饷是分开的。
    堡内守军都带着家眷,在堡外种地所得粮食,悉数运到堡内。
    可边堡仓库有限,粮食放太久会发霉。就在堡内搞了个小集市,向没有当兵的民户售卖粮食。
    渐渐的,集市规模扩大,开始有了其他日用品。
    受制于交通条件,以及经济发展水平,越远离盖州的地方,越推崇以物易物。
    “你打猎所得,全部换了粮食、盐巴,有没有换银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