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平定登州之乱的消息传来时,杨承应已经回到广宁。 正和吴三桂、胡有升,祖可法,巴哈纳一起视察近卫师。 近卫师的前身是亲军营和锐健营,也就是四人训练的军队。 一个追随在杨承应身侧,一个远在鹿岛。 根据杨承应“精兵简政、要打大仗”的原则,他们早在年初就合并在一起,并把新兵营训练出来的新兵也纳入军中。 吴三桂任师长,胡有升任副师长,祖可法任监军,觉罗巴哈纳任总参谋长。 近卫师下辖三个步兵团,一个辎重团,还有直属骑兵营、炮兵营、工兵营、教导营、特务营、通信营和参谋部、军医处等,全师共计一万两千人。 没有配备鸟铳或燧发枪,而是一件威力更大的火炮。 配备给了各团各营的火力连或火力排。 那就是迫击炮的前身——臼炮。 铜制,长六十九厘米,口径二十二厘米,重五百六十斤,前粗后细像一口仰着的大钟,用四个轮子的木制炮车承载,发射的是实心弹。 这种火炮由孙元化和汤若望联合研制,用的是左应选监督得到的铜矿。 鸡冠山下,宽阔的近卫师驻地。 杨承应率近卫师诸将站在最东端点将台上,用望远镜注视着步兵团与骑兵营、炮兵营的演练。 “到底是新兵太多,导致对阵法演练不算熟练,慢了一些。” 杨承应看出门道,对吴三桂等人说道:“大战在即,我们必须要拿出十二分的精神训练。” 吴三桂抱拳道:“大帅的话,我等记住了,一定会加倍的用心训练,绝对在开战前,把各种阵型演练熟悉。” 巴哈纳则有些出神,一想到要和亲族兵戎相见,心里多少有些放不开。 “觉罗将军,对情报搜集和反搜集的人员培训要抓紧。” 杨承应装作没看见,很正常的交代他。 “是,属下记住了。” 巴哈纳微微点头。 参谋部下设情报搜集科,战前规划科等,直接领导全师的情报搜集整理等工作,是近卫师的眼睛。 这样一份重责大任,交给他这样一个出身觉罗氏的女真人,是莫大的信任。 巴哈纳心中也明白,杨帅赏罚分明,一诺千金,只要自己工作卖力,是不会伤害到自己家人的。 想通了这个关节,他心里的负担降低了不少。 “除了正常的行军,还有遇到突发情况的演练都要有。”杨承应叮嘱道,“这是一支来自不同地域,生活习惯不同的士兵。”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