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五十回 围城-《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一场战役的胜负关键,在于后勤供给。
    特别是像这种以围城为目的,意图围点打援的战术,更是考验后勤压力。
    布置好围城方略,杨承应先是下令在鞍山城外挖三道壕沟。
    第一道壕沟,深一丈,宽一丈,壕沟外筑墙高一丈,墙上加以垛口。
    第二道距离墙大约五丈挖掘,宽五尺,深七尺六寸,壕沟上铺着秣秸,然后再覆盖上一层土。
    第三道壕沟则是在军营外,周围挖掘深五尺、宽五尺的拦马壕沟。
    通过四面八方的围困,以及三道壕沟把守在鞍山城里的济尔哈朗及一万镶蓝旗实现了物理封锁。
    挖掘壕沟的同时,杨承应给范文程下达命令。
    命范文程抵达盖州,组织人手把来自锦州方向和金州方向的物资,运送到前线。
    十月初六,范文程日行百里抵达盖州。汇同吴襄等人一道组织物资运输。
    整个盖州和海州老百姓被动员起来。
    他们喊着“还我河山”和“运的每一粒米,就是消灭敌人一杆枪”的口号,用小推车、马车等把物资运往鞍山。
    队伍浩浩荡荡,完全看不到尽头。
    范文程还灵活运用杨承应的奖励制度,给运输次数最多的奖励小推车,并在小推车上披红挂彩。
    所有百姓每运输一趟都能得到银子,或者粮食,或者布匹的报酬。
    十月初九日,下起了小雪。
    雄壮的健马在南沙河谷中奔驰,杨承应在马背上提着弓,高声大笑。
    十余名侍卫驱赶着成群的梅花鹿,在谷中乱窜。
    东北有三宝,人参、貂皮和鹿茸。
    与后世受到严格保护不同,未完全开发的东北山区,梅花鹿到处都是。
    杨承应张弓搭箭,对着一头成年梅花鹿,一箭射出。
    “杨帅,好高明的箭法。”
    杨嗣昌勒住战马,看着梅花鹿重重摔倒在地上,被侍卫套上绳索慢慢拖走。
    它们的最终命运,是与乌拉草一道,出现在伤员的面前。
    鹿肉成为美食,而乌拉草成为取暖的好材料。
    杨承应把弓递给杨嗣昌,笑道:“杨巡抚,你不来一箭?”
    “不了。”杨嗣昌推了一下,“我骑马已经很不错,要我射猎物,还是饶了我吧。”
    “哈哈哈……杨巡抚谦虚了。”
    杨承应把弓放回原处,接过侍卫递来的狼牙箭,插回箭囊。
    这是打算收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