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三回 出塞-《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一直以来,受到实力限制,以及作战目标的单一性。
    杨承应极少兵分几路,每次出兵也人数有限。
    去年与皇太极在鞍山大战,已是全军最大的手笔了。
    这一次,杨承应以六万大军兵分两路,算得上倾尽全力。
    若不出意外,这次出塞,将是明军自成祖以后,一次主动的战略进攻。
    而今年,崇祯三年,原本历史上的崇祯二年,也曾发生过一场改变明朝和后金命运的大战——己巳之变。
    历史的车轮在因缘际会下,提前发生了丁卯之变,但明朝北面孱弱的边防线始终没有变化。
    杨承应虽然无法派兵镇守蓟镇,却也要通过收复大宁卫,稳住北方局势。
    此一战胜负,直接关系到大明的命运……
    只是,杨承应也没想到,事情的变化远比他想的更复杂一些。
    出塞的军队早就确定好了,只是路线图今天才公布。
    “困难已经说了很多,也练习了很多。准备这么充分,也只是想做一件事,在人力范围内减少伤亡。”
    杨承应的目光缓缓扫过堂内每一个人,“公主出资将金州的石鼓寺修缮,里面供奉的却不是佛祖或道祖,而是自天启元年至今,牺牲的将士和舍生取义的百姓。
    每阵亡一位,就会刻上这位的名字。让他们接受世人的香火,同时警醒世人太平来之不易。
    我死之后,也会把名字刻在里面,与我的同袍和百姓在一起。”
    每个人听到这段话时,都备受震撼。
    入祠是对一个人一生的最高奖励,意味着万世流芳。
    能与主帅一起入祠,更是倍感荣耀万分。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杨承应抱拳说道,“列位,要么石鼓寺的贤良祠,要么大宁城见。”
    “为大明,为陛下,为经略,我等愿尽死力!”
    众人迎着杨承应深深答礼,齐声回应。
    “出塞!”
    杨承应攥紧拳头,举起来。
    “出塞……!”
    豪气干云的声音回荡在堂内。
    当天晚上,杨承应在经略府设践行宴。
    席上,杨承应亲自向每一位即将出塞的军中将领祝酒。
    崇祯三年五月初一日,辽东军兵分两路,一路从大康堡,一路从高台堡,浩浩荡荡的开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