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二十六回 唱双簧-《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酒井忠胜一走,杨承应转身来到后堂。
    刚才引起争端的郑积善和久次郎,便出现在他面前。
    两人带着恭敬的笑容。
    “你们这次演的不错,下去领赏。”
    杨承应叮嘱道:“这段时间不要到处跑,免得被发现,到时候神仙难救。”
    “是,属下知道了。”
    二人点头哈腰,退了下去。
    搞营销,得有个托儿。
    饭店有饭托,鞋店有鞋托。
    卖布的有布托,久次郎就属于这一类。
    杨承应靠着这一手,哄抬价格,赚取利润。
    倭国百姓哪知道这些,被骗得一愣一愣,都跑来凑热闹。
    只是这次不同,居然闹到惊动了幕府老中的地步。
    祖泽洪对此很不理解:“经略,这原本是做生意的手段,低调即可。为什么要闹起来?”
    “这里面有两个原因啊。”
    杨承应解释道:“其一,咱们和以前大不一样,一举一动都被受关注,你没瞧见连接待的规格都变了。”
    祖泽洪细细一想,还真是这样。
    以前,别看能轻易见到幕府将军。
    在人家眼里,多半是被当做了小军头,看乐子。
    接待和礼仪规格都不算高。
    “其二,我需要一个由头,提出‘领事馆’这事。”
    杨承应说道:“其他时间段,都不如这个敏感时刻提出来,让人印象深刻。”
    “领事馆到底是什么?我看您一直在极力促成。”
    祖泽洪疑惑不解:“在琉球国设有大使馆,还要在倭国设立领事馆。”
    “除了我对酒井忠胜说的那些,还有一个重要作用。”
    杨承应解释道:“领事馆由于和包括商人在内的百姓,有着大量的接触,可以在无形中做到一件事。”
    祖泽洪想了一下,惊道:“刺探情报!”
    杨承应点点头。
    在很多人印象里,刺探情报是一件神秘的事。
    搞得像特务接头似的。
    真正的刺探,其实就是领事馆里飘出来的一缕黑烟。
    直白点,就是与当地各界人士会面,通过交流和利益交换得到一部分信息。
    再由专业人士把各方面得到的消息汇总,一张完整的情报网络就此搭建而成。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