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二回 股票-《明末:辽东雄狮》


    第(2/3)页

    杨承应也要这么做。

    而且,与国外有些不同,辽东的海外销售主力是布匹。

    这和生产力有关。

    比如李朝,他的百姓基本是靠布匹交易。

    倭国,以小米为主,所以德川吉宗又被称为米公方。

    杨承应以股票取代以前的凭据,以布匹作为锚,牢牢地稳住远洋贸易利润。

    不仅可以壮大商会本身,扩大海军的实力,还能反哺陆军。

    为了确定布匹的生产情况,杨承应来到了位于广宁的纺织分厂。

    这是一个女工为主的厂,男人不许随便进出。

    即便是杨承应,也只带一两个随从。

    也不用担心被刺杀,女工厂里有女兵营的女兵呢。

    分厂的主管,正是陈邦选的夫人,菜儿。

    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母亲。

    见到杨承应,也和以前不一样,恭敬地施了一礼。

    “我听陈邦选说过,你这位夫人,在家和在厂里是一样的,风风火火。”

    杨承应一边观察着织布机,一边笑着和菜儿打趣。

    菜儿道:“那是他懒散。休假回家,连监督孩子们的学业都不肯。”

    “哈哈哈……他在外征战辛苦,你该多体谅他才是。”

    “呵,他那叫辛苦?真正厮杀辛苦的事鞍山,那里鞑子和我军各种交锋,每天都在打仗。”

    “你还知道这个。”

    “那是,这里有男人在鞍山前线的,休假时回来说的。”

    “哦?他还说什么?”

    “没别的,主要是发现鞑子其实也很狡猾,经常打假账。”

    “是这样啊。”

    杨承应笑了起来。

    一个人的体力和精力是有限的,做同一件事时间久了,就会疲劳。

    这就是义务兵役制和退伍制度存在的原因。

    很明显,后金军出现了久战疲劳的情况。

    走着走着,杨承应抬头看到了水转大纺车。

    以水力为动力,驱动车车锭数有达三十二锭,主要用于麻缕的加加拈。

    每天可纺麻纱一百余斤,功效是脚踏三锭纺车的三十多倍。

    “这是你发明的?”杨承应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