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三回 此消彼长-《明末:辽东雄狮》
            
            
            
                
    第(2/3)页
    杨承应把邸报递给离他最近的范文程,“敌人也在行动,辽阳城已经驻扎了镶蓝旗和正白旗。”
    “皇太极的意图很明显,打算在辽阳与我军决战。”
    宁完我看完邸报,分析道:“他很清楚,被我们夺下辽阳,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沈阳将门户洞开,核心耕种区域受到不可估量的影响。
    “所以,我们必须做好一切准备,打一个富裕仗。”
    杨承应说道:“早在今年年初,我就告诉你们,在盐铁会议上要强调这一点。”
    “我们也是这样做的,从海州通往鞍山的路上,一座座墩台,里面放的都是粮食。”
    范文程汇报了自己的工作。
    原来,早在今年年初,杨承应离开朝阳县到集宁之前,已发邸报给范文程,让他在盐铁会议上布置好任务。
    确保大军一出动,至少有三个月不断粮。
    范文程为了不打草惊蛇,和尚可喜、孔有德商议后,采取加固墩台的幌子、实际藏粮的策略。
    海州通往鞍山的一座座墩台,其实就是一座座粮仓。
    大军也不一次出动,而是分段行军。
    减轻海量粮食供应的压力。
    杨承应点点头:“这样就好。我这次算是倾巢而出,其他方向可能的敌人,你们要多加注意。”
    “好。”众人点头领命。
    会上,又就其他事细细讨论,直到深夜才结束。
    九月初五,杨承应在北宁府举行誓师大会,正式二次北伐。
    这一次,杨承应抽调了位于宁远的新五师,大宁城的新三师,和其他军队一起奔赴战场。
    长长的队伍,一眼望不到尽头。
    马蹄和脚步扬起的尘土,遮天蔽日。
    这股出兵的疾风,很快吹到了济尔哈朗那里。
    济尔哈朗仰躺在太师椅上,脸色有些难看。
    他的身边,陪坐着一个有些年纪的女人。
    这是他的嫡福晋——叶赫那拉氏,苏泰夫人的亲姐姐。
    与以往不同,皇太极这次允许叶赫那拉氏来看望济尔哈朗。
    “我这一次恐怕是凶多吉少!”
    济尔哈朗不无悲观地道。
    “大汗已经起倾国之兵,前来辽阳与辽东军决战。”
    嫡福晋宽慰他道:“你又聪明过人,将来无论谁胜谁负,都不会出现像阿巴泰的情况,一定能平安回到沈阳。”
    “此一时,彼一时。”
    济尔哈朗敏锐的察觉到事情的变化,“只怕杨承应的胃口不小。”
    “这话怎么说?”嫡福晋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