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一回 未可问焉-《明末:辽东雄狮》
            
            
            
                
    第(2/3)页
    杨承应笑眯眯道:“洪督师一路辛苦,我已摆下酒宴,为督师接风洗尘。”
    “有劳了。”洪承畴答礼。
    两人并肩而行,走向设宴的偏厅。
    “我初来乍到,想拜访周王又怕被周王殿下拒绝,故而托杨尚书代为写信致意。”
    洪承畴说道:“不想周王这么大方,准许我自由出入各处,着实学了不少。”
    杨尚书指的是杨嗣昌,他已经从宣大总督任上荣升兵部尚书。
    “督师客气了。”杨承应道,“督师有心请教,我岂有不倾囊相授的道理。”说罢,呵呵地笑起来。
    洪承畴摆摆手:“夫子是个好夫子,就是我这个学生,恐怕是一辈子都学不会。”
    两人进到偏厅。
    洪承畴一见是对席,便懂了。
    杨承应请左光先和马科到另一处用餐,那里另设一席,由祖大寿作陪。
    等他们走了,杨承应说了一声“请”。
    在别人的地盘上,洪承畴哪敢在前。
    他执意让杨承应在前。
    等杨承应坐下,他才慢慢坐在对面。
    “亨九兄,我这个人一向很随意。”
    杨承应笑得轻松,“您也不不必这么拘谨才是。”
    亨九是洪承畴的号。
    洪承畴道:“非我刻意为之,实在是在周王虎威面前,我纵然是督师,也不禁收敛三分。”
    “哎!洪督师,和你说句心里话。”
    杨承应说道:“你我其实是同路人,都是被朝廷猜忌的对象。”
    洪承畴脸上不动神色,心里却如翻江倒海。
    难怪杨承应对他这么大方!
    “从万历到崇祯年间,出了个熊廷弼,出了个袁崇焕,又出了你我二人,这是时势使然。”
    杨承应坦白的说道:“没有鞑子造反,没有山河破碎到无法收拾的局面,没有朝廷的腐败不堪,哪有你我出头之日。”
    这句话真是说进了洪承畴的心坎坎里。
    辽东局势败坏,导致朝廷投入大量的银子和将才,都无法平息这场乱局。
    这才有了杨承应的起势,并且发展到现在。
    洪承畴也是如此。
    朝廷为对付辽东而不断加派赋税,加上天灾人祸,这才有了今日的烽烟四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