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二回 亲临一线-《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杨嗣昌的话,让姚明恭十分诧异。
    如果不是对老友很熟,姚明恭肯定认为杨嗣昌是出于嫉妒,才说这句话。
    提到卢象升,杨嗣昌不禁感慨:“圣上心中或许会认为我杨嗣昌与杨承应勾结,目的是在宣大任上安稳度日。
    还认为卢象升的屯田之法得力,我不肯屯田,执着于挖矿,是忘了根本,是不会治理地方。”
    姚明恭笑而不语,他其实也有类似的想法。
    杨嗣昌看出来,感叹道:“昆斗兄,你真要有这个想法,真该好好地深入民间,这比你空坐书斋有用的多。”
    见姚明恭满脸疑惑,杨嗣昌只得又道:“问题不出在卢象升,而是情况不同。”
    “有什么不同?”姚明恭问。
    “宣大土地贫瘠,连年战乱导致水利失修。卢象升今年能开垦三十万亩土地,明年连三万亩土地都没有。”
    “那可以命人修建水利。”姚明恭道。
    “这便是第二个难题,你得有人办好屯务和水利。然而地方豪强盘踞多年,占着最好的土地,子弟把持各个衙门。
    军中长年欠饷,失去斗志。挖矿能赚钱和粮食,种地只有粮食而无金钱。
    同样都是苦差事,谁还愿意种地。”
    “这个嘛!严厉整顿吏治,再拨银子给士兵补上饷银。”
    这话一说出口,连姚明恭自己都不相信能办得到。
    朝廷没钱……
    杨嗣昌道:“这是第三个难题。百姓种出的余粮要换钱,豪绅大户不需要买粮食,买粮食最多的是军队。
    可是,大同军穷得只差当裤子,根本买不起粮食。大量收购粮食的在塞外,辽东军!
    然而到塞外路途遥远,粮食价格太高,人家不会收。况且当地有百姓上缴粮食,还有余粮卖给辽东军。
    办法有两个,第一是忍痛卖给当地的米商,他们收了后转卖给辽东军,粮食价格低一些。
    第二是,自己组织人手运到塞外。取掉路上开销,还有余钱。”
    “自己运!”姚明恭吃了一惊。
    从各地运到塞外,沿途不会遭到士兵和官吏盘剥?塞外是蒙古人的地盘,就算有辽东军在,难道他们不会劫掠?
    或者说,辽东军已经在当地极有威慑,能让当地士绅、官兵都不敢为难运粮的百姓。
    想到这里,姚明恭终于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