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这些日子,杨嗣昌一直在凑银子,忙得焦头烂额。 看到一群诸如“闯塌天”、“射塌天”之类的前农民军首领驻扎在襄阳,他更睡不着觉。 左思右想,杨嗣昌决定上奏朝廷,请求朝廷把一颗名为“平贼将军印”的印信赐予他。 他把这颗印信给刚吃了败仗、丢了总兵印信的尤世禄,靠着尤世禄及麾下兵马震慑住一群降丁。 降丁——农民军投降朝廷的兵丁,与夷丁相似。 由于杨嗣昌不知道杨承应已经去了长春堡,还在奏疏中,希望崇祯派人找杨承应,再借一支兵马来襄阳。 并表示借一年,一年后归还。 崇祯看到奏疏啼笑皆非。 “陛下,借兵一事,臣看提动不用提。” 温体仁难得理智了一回:“杨承应不在沈阳,他人更不敢调兵到关内。” “朕也知道不可能。”崇祯道,“不过平贼将军印一事,倒是可以准许。” “陛下……”温体仁欲言又止。 “怎么了?” “这枚印信不吉利,乃是当年仇钺所有。仇钺臭名昭着,死后印信束之高阁。” “无妨,反正尤世威不会知道这件事,就把平贼将军印交给杨嗣昌吧。希望尤世威能感激朕的提拔,将献贼一举剿灭。” 皇帝都这么说了,温体仁才没说什么。 崇祯不仅给印,还给了钱,他东拼西凑一些银子,运往前线。 负责运送这笔军饷和平贼将军印到襄阳,乃是京营。 兵力一万一千人,以孙应元为总兵,张一龙为副总兵,宦官卢九德为监军。 孙应元,京营宿将。 袁崇焕死后不久,崇祯以从后金逃回的麻登云担任练兵大将,通过训练,练出了一支像那么回事的军队。 孙应元就是这支部队的长官。 军队和银子还在路上,杨嗣昌已经闻到风声,大喜过望。 他命人叫来了尤世禄。 “陛下调了一支军队人数大约在一万人左右,并护送饷银五十万两,已经在来的路上。” 杨嗣昌说道。 尤世禄听了大喜:“有了这笔银子,就能补发军饷,重整队伍再打献贼。” “正是这个理儿。” 杨嗣昌说道:“我们也不能闲着,六千乱七八糟的降丁至今没有得到整编,这需要你来负责。”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