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七回 珲春-《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很多问题归根到底是经济问题。
    比如,杨承应就李朝百姓越境盗挖人参一事,好几次派使者诘责李朝。
    李朝害怕杨承应到极点,却还是屡教不改。
    双方签订《癸酉修好条约》,这事依旧没有得到妥善解决。
    就是因为越境问题,实际上是经济问题。
    人参,号称东北三宝。
    功效到底怎么样,暂且不论。
    京城的达官显贵们,信了医家温补派的话,有事儿没事儿来一碗人参汤。
    所以人参在京师很畅销。
    也不止是京师,连江南一带也备受欢迎。
    大家想一想,就李朝那弹丸之地,哪有那么多人参挖。
    还不是经常越过边界,跑到女真地界上挖。
    后金国还在的时候,就和李朝有矛盾,但问题不大。
    因为后金面临着生死存亡的大问题,而李朝仗着有杨承应撑腰也肆无忌惮。
    后来,后金没了。
    杨承应将一部分劫掠来的边民放了回去,以充实边疆。随后委派了一些官员,到当地建立完备的管理体系。
    珲春县就是其中的典范。
    当地的人变多,挖人参的人也变多。
    再加上后金没了,双方矛盾陡升。
    所以,杨承应这次来珲春,实际上是来助威来了。
    大队行进中,一骑飞马到杨承应跟前:
    “大王,库拜率全体幕僚在珲春西门恭迎大王。”
    “知道了。”
    杨承应大手一挥,“全军加速前进。”
    很快,众人就看到城楼上的了望塔的塔尖。
    不久之后,映入眼帘的是低矮的城墙,以及伫立在城门前的文武官员和部分当地百姓。
    再仔细一瞧,还有当地部落的酋长。
    杨承应纵马向前,行进到了队伍的最前列。
    “臣珲春县知县库拜,率全县官员、部落酋长,拜见大王,大王万福金安。”
    库拜抱拳施了一礼。
    酋长们纷纷弯腰。
    杨承应道:“知县辛苦了,上马来,带我进城。”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