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一十回 纺织业-《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纺织业,准确的说是棉纺织业,从农业国转变工业国的开端。
    棉纺织业需要集中大量的产业工人(无论男女),还有加工机械的革新,以及每一道工序的配合。
    整个产业链,要实现原材料、生产、销售的配套模式,还要对棉花品种的不断培育、种植面积的扩大。
    饶是如此,依旧无法开启资本主义化的现代工业。
    否则,出口量颇大的明朝,为什么没有实现?
    也不说已经处于晚期的明朝,就连同为西方的法国、德国都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发祥地。
    第一次工业革命发生在“撮尔岛国”。
    原因有两个,一个原因是“生存”,第二个原因是“市场”。
    生存的迫切需要,促使英格兰的工业发展。
    数百年海战的巨大胜利,为英格兰提供了庞大市场。
    具体在辽东。
    由于,当时金州面临着后金和明廷的双重压力,以及封建秩序的混乱和土地的狭小,促使女人离开土地,进入纺织工厂。
    带来的巨大利益,让纺织厂不断开分厂。
    为了熟练掌握厂内的机器,纺织厂附近的女子学堂入学率,远远高于其他地区。
    如今,生存的问题虽得到解决,但以现代组织形式而存在的工厂已经广泛存在。
    他率舰队和商船出海,就是开拓市场。
    杨承应有个计划。
    首先在沈阳开一个全蒸汽机械的纺织厂,而且这个纺织厂只对外倾销布匹。
    等完全掌握蒸汽纺织机,再逐渐把机器扩散到其他纺织厂,到那个时候再放开,准许在境内销售。
    如果盲目开放境内市场,别说纺织小作坊,就是官营的纺织厂也因遭不住倾销而破产。
    自己不能把自己搞进IcU啊。
    孔有性选定的苏家屯,正是新纺织厂的厂址。
    “商人们教给你,我去新纺织厂看看。”
    杨承应交代完,带着侍卫离开王府,直奔苏家屯。
    那里与钢铁厂毗邻,附近还有枪械厂,机械厂,军械局等等,便于机械的维修。
    “大王!”
    见到杨承应骑马而来,纺织厂长谢四妹上前迎接。
    在她的带领下,参与迎接的女工,都精神抖擞。
    杨承应下了马,笑着说道:“谢将军,让你这个女营大将担任新厂的厂长,有些屈才啊。”
    “官职不论大小,都是为民出力。”
    谢四妹说的很有觉悟:“何况能为大王尽忠,是末将的荣幸。”
    “有你这句话,我就很放心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