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八十五回 矛盾浮现-《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蒙古末代大汗林丹巴图尔是崇祯十年九月初逝世。
    他终究没有熬过这个夏天。
    唯一庆幸的是,他熬到了七位夫人和儿子额哲赶到赤峰城,送他最后一程。
    为了安排林丹汗丧礼,杨承***集待在赤峰的汉蒙各将议事。
    这事肯定是蒙古将领说了算,汉军将领就算想说几句,也因为不熟悉而放弃。
    德参济旺率先道:「蒙古最崇高的葬礼是秘葬,后人对成吉思汗用的是这种葬礼。这也导致成吉思汗陵墓何在,我们始终不知道,不利于后人的凭吊。
    况且蒙古人大多信奉佛法,佛法中也没有秘葬的习俗,所以这种葬礼方式已经不合适。」
    意思很明白,不支持秘葬。
    而且德参济旺听到林丹汗的遗嘱,他知道大王是不赞同的,所以率先否认秘葬。
    蒙古将领纷纷点头。
    「那……用野葬?」噶尔马济农尝试地问道。
    「那是穷人才干的事,大汗好歹是察哈尔大汗,怎么能用这种方式安葬!」
    德参济旺驳斥道。
    野葬,指的是给死者穿上新衣服、新靴,用白布缠身,把尸体放在勒勒车上。再用鞭抽打牲畜,把车赶向固定的野葬地,不用人驾驭,让它任意奔走,任意颠簸。
    死尸掉在哪里也无人管,任狐狼鹰犬鸟兽啄食。
    直到第三天才沿车辙去找尸体。
    如果尸体被吃掉,则酒宴饮,举家亲朋相庆,认为灵魂已经升上了天堂。
    没有被吃,则认为死者生前有罪,罪恶未消,请喇嘛来念经,给他消灾、忏悔、赎罪,而且把黄油涂在死者身上。
    在广大的蒙古地区,这种丧葬形式非常的普遍。
    「秘葬,野葬都不行。火葬如何?」
    噶尔马济农说道:「大汗一生笃行佛法,死后骨灰制成人形,存放于喇嘛庙的宝塔,使其成了佛,也算死得其所。」
    「草原上一大半都是黄庙,大汗信奉的是红庙,如何供奉?」
    德参济旺还是反对。
    蒙古贵族们面面相觑,因杨承应在场,都不敢窃窃私语,只偷偷地瞄着杨承应。
    却见杨承应端坐主位,不动声色。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