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四十八回 农社-《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参加会议的,既不是「四院」官员,也不是军中将领。
    而是来自第七农社的平头百姓。
    既然有第七,那么前面就有第一、第二、第三……
    事实上,杨承应一共设了七个大型农田合作社。
    分布在沈阳和到长春之间,由他的七位老部下担任社长。
    都是老熟人,比如罗三杰、许尚、苏小敬。
    七个农社,有四个是耕种多年的百姓组成,另三个是流民组成。
    在第七农社的公社食堂,杨承应盘腿坐在炕上,面朝百姓。
    罗三杰等人站在他的身旁。
    狭小的食堂内人挤人,挤满了参会的百姓。
    由于是冬天,这样挤着反而暖和。
    他们齐刷刷的望着台上,全都认真听着。
    「首先,我强调一点,土地依旧归你们所有。如果这次尝试的结果不理想,我会及时的停下来,你们和以前一样各干各的。」
    「我将土地集中,目的是完成一次伟大的尝试。什么尝试呢?就是大规模使用机器设备,比如大家都知道的蒸汽拖拉机,还有你们不知道的蒸汽收割机。」
    「除此之外,我还专门从农科司拿到了改良后的种子,以及第一化肥厂的化肥,还有杂交得到的白毛猪……我一并都给了你们。」
    「其次,采取记工时的办法,多劳多得。但不许偷懒,比如你扛着锄头到田里晃一圈,即便是晒了一天也只能算零。」
    「到了年底,我会派人来收粮。除开你们的口粮和上缴粮食,其余都按照市场价格收购。再扣掉机械设备租用费用,剩下所得,根据工时多少分红。」
    「第一年以尝试为主,只是计算,不实际执行。粮食所得,多的算你们的,少了,我给你们补上。」
    杨承应拿着自己列好的事项,一项项念出来,并加以解释。
    这些注意事项,后面还会张贴在食堂门口,起到提醒的作用。
    底下的百姓听得有些迷糊。
    这很正常。
    他们都是刚到辽东,经过招垦司挑选后,才在此处落脚。
    关于辽东,他们还很陌生。
    对于杨承应来说,白纸一张才好大做文章。
    说完注意事项,杨承应转头看向站在一旁的苏小敬:「苏社长,你来和大家讲上两句。」
    苏小敬等一干老部下都脱离军队,被授予***厚禄,但不再具体管事。
    因农社实践的重要性,杨承应又重新把他们请出山。
    「我没什么好说的。先做个自我介绍,我是苏小敬,三等公。蒙殿下看得起老臣,当这个社长。我只有一句话,不把事情办好,我苏小敬提头去见殿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