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六回 战前部署-《明末:辽东雄狮》
            
            
            
                
    第(1/3)页
    三月十七日,汝州。
    明军主力在孙传庭的率领下云集于此,正抓紧时间休整。
    临时的督师衙门,设在汝州府衙。
    厢房里,孙传庭端着油灯,根据各方情报在地图上寻找李自成主力所在位置。
    今年四十五岁的孙传庭,已经出现白发,耳朵也不太好使,眼睛也变得浑浊,唯有头脑仍然灵活运转,为大明朝的延续殚精竭虑。
    他长吐一口浊气,在身后的椅子上坐下。
    「我可以肯定,不,可以确定——闯贼就在宝丰!」
    孙传庭胸有成竹的说道:「他是想用‘打倒番战术,引诱我军远离洛阳,再切断我们的粮道,围而歼之。」
    说到这里时,孙传庭不无得意的道:「可惜他打错了算盘,我有火车营,可以轻松应对断粮危机。再者,闯贼占据城池,需要分兵把守,而我军可以流动作战,将闯贼分割包围,一口一口吞掉。」
    秦翼明等将领面面相觑,都在想「这战术怎么听着像流寇啊,到底谁是官军,谁是流寇?」
    但在孙传庭面前,他们一声不吭。
    孙传庭见没人提出异议,便道:「大军即日启程,直扑宝丰,与闯贼决战!」
    「督师大人,陛下只此一副家当,要是全打空怎么办?」秦翼明有些担心。
    「此战无非三个结果,一是大胜,再造大明;二是两败俱伤,回师陕西;三是大败,死无葬身之地。」
    孙传庭慨然说道:「第一种最好,第二种勉强接受,第三种……我已经不在了,没有评价。」
    「第二种结果也难以接受,您别忘了,关外还有杨承应,他可是虎视眈眈。」
    秦翼明委婉的劝道:「督师还是三思而行,别全部压上。」
    「你别担心。只要大明一日还在,杨承应绝不会反叛朝廷。我虽然没有与他见过面,但观其行,已知其肺腑。」
    孙传庭自信地说道:「杨承应起于金州,粮草、正室和爵位都是朝廷所赐。后来迁徙百姓,朝廷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朝廷负尽天下人,唯独没有负他。」
    古代最讲究「正统」,杨承应如果反叛就被视为叛贼,统治成本会非常高。
    从历史上看,陈胜吴广第一个反秦,然后遭遇到四面围攻。还有汉末的董卓,唐末的朱温都是臣子,也因为第一个反叛。一个死无葬身之地,另一个只有中原之地。
    在孙传庭看来,杨承应不会干这种「蠢事」,所以不用担心。
    当然,他不会知道杨承应的真实想法。
    杨承应要的不仅是乾清宫的宝座,更要摧毁阻碍工业发展的顽固势力。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