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至于请大宋恩准在那藤原国全面推行儒学,汉字以及推广大宋官话,这自然也没有什么问题。 毕竟前面对方已经表达了这样的忠诚,那么对方学习这些,自然也就不会有问题。 再有就是,恳请大宋允许大宋的读书人前往藤原国推广儒学、汉字以及推广大宋官话。 这一条,正好与上一条相呼应,你总不能让一帮子连汉字都不会的藤原国人瞎鸡儿乱来吧? 想要教好儒学,推广汉字与大宋官话,还真得由大宋的读书人来做。 对于这一条,大宋礼部尚书吴执中表达了强烈的支持。 并且认为,儒学乃是大宋治国之根本理念,唯有大宋国内的那些读书人,才能够真正地读得懂,读得明白,并用到治国方略上去。 再加上现如今大宋无数才俊那么多,却因为朝廷难以吸纳那么多的人材,从而导致了大量的才俊流入到那西夏与大辽这些与大宋为敌的国度。 既然如此,为何不主动地给他们提供一个对大宋友好的藩属国。 只要他们乐意去,同时还能够用大宋的仁孝理念和思想去感化蛮夷,这样的好事情,朝廷难道不做? 不得不承认,这位礼部尚书这番道理说得有些明显固步自封的官吏哑口无言。 再加上大宋官家赵佶也有意同意那位很上道的藤原国国主的请求,此事也算是顺利搞定。 另外就是,因为大宋的使节尚在藤原国,正好顺便就此事,好好与那藤原国协商妥当。 对此,蔡京和童贯只能默默地为大宋天子点赞,同时心里边骂骂咧咧地,恨不得抄起大棒棒亲自跨过山海,把孽畜擒回大宋来。 随着大宋官家确定了大致方略,又扔出那藤原国的国名,由着那些臣工们继续讨论,两天之后,拿出最后方略。 这才在一干臣工们那官家圣明的赞誉声中,圆满地结束了今日的临时朝会。 官家赵佶,迈着轻盈地步履,朝着那深宫中的御书房行去。 那脸上洋溢的笑容,代表着他此刻心情十分的舒爽。 回到了御书房,刚一进门,官家赵佶的目光,就落在了高璋的那幅画作上。 上面的自己俊逸儒雅,飘逸之中,不失仙尊的威仪。 不论是师师姑娘模样的神女,又或者是杨戬模样的神将,就连那条蹲在自己脚边的神犬哮天,也那样的威风凛凛活灵活现。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