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老裁缝立在门边,浅咳了几声,嫌弃道: “半桶水的水平,不要去糟蹋衣服了。” 嘴硬心软。 嘴上嫌弃的老裁缝,手里却麻溜的取了家伙什进门改衣了,老师傅出手果然不同凡响,效果比夏晚好上了几个档次。 不用改衣的夏晚也不闲着,把院子旁边本来放着村里人柴火后来又清出来的杂房,重新打扫干净,又跑了趟小湖边招了几个村里闲散在家的,会缝补衣服的妇女过来帮忙处理。 招人的时候,夏晚声明通通按衣服件数计算工钱,当天日结,本还有几分犹豫的妇女们顿时来了劲,争先恐后踊跃报名,夏晚当场挑了几个有经验的先雇了,对着没雇佣的妇女们态度温和鼓励道: “这只是头一批,后续衣服多了我还要来雇佣的,大家不要灰心!” 时间紧迫,被点名的几人挥手拒绝夏晚送来的工具,纷纷回家搬来了用熟的缝纫机,不过片刻,杂物房里就是“哒哒哒”响起了一片缝纫机工作的声音。 老裁缝工作量骤减,他接下来的时间就负责掌眼,替夏晚筛选出小改或者不改,又不是特别难的给了杂房们的妇女们去改,有些特别难的活着需要花功夫的则留给自己动手去改,工作效率大大提高。 夏晚先后去杭城拖回了不少衣服,又去小湖旁招了不少人,通宵达旦的干,店里需要铺货的量很快就达到了。 店铺租好,小院衣服由老裁缝和周奶奶盯着。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