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江峰的事业有力哥帮忙,夏晚却只有一个人。她只能一边盯装修,走合同条款,一边泡裁缝屋,将厚厚一叠设计稿变成样衣投入生产,学校里的学习还不能放松,每天忙碌的脚不沾地。 年后,杂物房原本1排屋子很快就被夏晚新招过来的工人们坐满,夏晚还出钱买了不少缝纫机和设备机器,生产效率大大提高。 等到后来,小组长数量也从3个变成10个,最开始一批的妇女们都变成了杂物房的老师傅,涨了工资升了小组长,每天干劲十足的带着新招聘过来的附近乡镇的妇女们热火朝天的踩着缝纫机。 人多了,设备多了,生产自然也上来了。 夏晚干脆改了生产线,将男女装分开,将改版的和缝纫的也分开。一下子,杂物房天天人来人往,设备运转和缝纫机的“哒哒哒”的踩踏声,送货车子的“轰隆”声经久不绝的飘在了黄家村的上空。 乐的村长天天来杂物房转悠。 一方面是镇住一些想要捞钱的“牛鬼蛇神”,另一方面还是表示“上面”对这项事业的重视。毕竟,徐主任已经带了好几拨其他县区或是省外的人过来参观学习。 上下对着杂物房的事业都很是看重。 其实,在夏晚看来,这不过是个不成形的厂子,相较于后世规模化的生产方式,简直就是个“草台子”,但现在主要大家经验少,特别是这种高效生产效率,有规模,有计划的生产更是少见,只要有任何人干成功的例子,都有其需要学习的宝贵经验。 夏晚对于别人的讨教,并不吝啬,写了几分方案交给了徐主任,同时低调的选择了不露面不公开,徐主任对着只有十几岁的孩子也存了几分保护的考虑,并没要求她必须高调,反而赞扬她谦虚谨慎。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这事情就这么暂时定了下来,村里人看来是夏晚和村长一直在张罗,外人看来是村长一力扶持,看不见夏晚的功劳;在杂物房的人看来,夏晚这个幕后老板慢慢变成了服装设计师,只签签重要的单子,很多时候都是村长或者老裁缝过来盯盯生产。一下子夏晚身上的担子也轻松了,也隐藏了她的痕迹。 当然,最重要的设计和采购等事情夏晚还是抓在了手里,抓大放小,让她更有精力去做设计。毕竟,杂物房生存的根本就是衣服好不好看,生产出来的衣服质量上不上档次。 夏晚这边紧锣密鼓的扩大自己的杂物房流水线生产,江峰那边装修了大半年的湖市“夜色”,选在了一个黄道吉日的夜晚开了。 不说这个ktv是湖市首家,全省第二家,就是它的占地也极大,ktv内部装修更是金碧辉煌,十分高端。包厢里唱歌的设备国外进口,不想唱歌的,给你端上来吃的,更是一流大厨做出来的火锅烤串炒菜等种种美食,个个保证宾至如归。 一流的服务,一流的设备,一流的档次,全所未有的体验,让湖市乃至周边县区的人蜂拥而至。 当晚,近千人慕名过来,如潮的赞美评价让湖市“ktv”一炮打响,彻底成为家喻户晓的最大娱乐活动场所,场场爆满。 这段日子,作为湖市“夜色”老板江峰被众人吹捧,个个在他面前说好话托关系见他,目的不过是为了一个湖市“夜色”的包厢,这对于现在的他来说根本就是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办成,但对于这些人来说,想要一个湖市“夜色”的包厢却是比登天还难。 一时间,江峰简直在众人眼里成了比力哥还要牛逼的大人物,从前拢在李哥身边的小老板全拢在了江峰的身边,不说喝酒点烟,就连出行随便一个电话,有的是人排队给他接送。 江峰事业得意,感情上更是顺风顺水。 之前,小美对他还有几分若即若离,现在江峰摇身一变成了“夜色”老板,每月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收入,一下子就完全得到了小美的芳心。 小美甚至还搬进了江家,每天为江家父子洗手作羹汤,很有贤妻良母的风范。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