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手持三尺青锋剑,杀尽天下元狗!-《大明:我!老朱家的瑞兽麒麟》


    第(2/3)页

    长此以往,官僚政治总归会向着世家进行转变。

    科举考的内容也是诗词歌赋,和八股一样没有实际价值,反而更不适合普通老百姓。

    所以这时候就需要统一科举的内容,公平的选举人才,这种极具个人倾向性的诗词歌赋不应该作为科举内容了,而要更加亲民化。

    朱熹提出的四书五经就成为了这样的工具。

    他的思想和孟子的思想是最适合作为忠君爱国的标杆进行大书特书的。

    四书五经中对于天理、人性和中和的看法也更适合培养“君子”,于是明朝最终定下了如今看来有些蠢的八股取士。

    但是。

    这在那个年代确实如同高考一样,是寒门学子唯一的出路。

    到了清朝时期,八股取士的风气是更加严重。

    但是此时比起明朝来说已经更重视教育。

    除了那些大型学堂和官办学堂,很多民间学堂都出现了,读书从娃娃抓起也是这个时代的特色,当然他们考虑的更多的,可能也是文化上的侵蚀,打算从精神上奴役汉人们,减少他们造反闹事的几率。

    朱慡、朱棡、朱棣三人的儒学成绩不好,老朱同志也不会勉强什么。

    不过。

    也许是这个时代的限制。

    像是太子朱标这种明确的皇位继承人,那肯定是要学习儒家知识的,毕竟现完全是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天下有九成九的士子学的都是儒学,在没有足够的底牌进行抗衡之前,就连皇权也不敢轻易与天下士子撕破脸皮。

    要不然的话,等到朝堂上的官吏离开了九成九,那可就真的当场瘫痪了。

    除非。

    是遭遇外敌入侵,遭遇一场彻彻底底的大变。

    天下人开始谋求新的道路,到了那个时候,儒学的影响力才会被大幅度的削弱。

    ..........

    “我会让先生看见我的决心的!”

    小朱棣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坚毅的神色。

    他想要学习剑术,那自然不仅仅是为了强身健体和自保之用,而是为以后上战场,冲锋在第一线的时候用的!

    无论是青年时期。

    又或者是未来成为了皇帝。

    他都没有改掉喜欢冲锋陷阵的毛病,这也是为什么军队会对燕王朱棣这么信服的原因,人家身为藩王、皇帝都能够不惜生命的拼杀,他们这些大头兵又有什么退缩的理由呢?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