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九十三章 搅乱天下 先攻渭北-《糜汉》
            
            
            
                
    第(2/3)页
    况且曹叡要做的不是将华夏正朔的名义让给孙权,这点是绝不可能的。
    他的目的在于改变天下那隐晦的三足鼎立的局势,将三足鼎立的局势彻底摆到台面上来。
    这样无疑可以让天下的局势发生一场巨变,而对大魏来说,大魏可以在即将到来的这场巨变中获得难得的喘息之机!
    只要能获得喘息之机,就算大魏失去关中,那么依然占据河北与中原的大魏,来日未必没有重新统一天下的机会。
    史书往往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孤不是要放弃华夏正朔的法统,孤会一直争取这一点,完成当年武帝未完成的志向。
    但你要知道华夏正朔的法统,自黄初元年以来,一直就不单单只属于大魏。
    何为华夏正朔?
    来日谁能一统天下,谁才是真正的华夏正朔!”
    听完曹叡的话后,华歆想要劝阻的话全被堵在了嗓子眼。
    他知道曹叡说的是对的。
    因为在曹丕通过禅让的方式建立大魏之后,刘备也通过自身的血统优势,在成都复立了大汉社稷。
    从本质上来说,当年东汉的法统,实际上被一分为二了。
    无论是大魏的士人,还是蜀汉的士人,都有各自的理由支持着自家的法统。
    别说当世大魏与蜀汉的士人了,就算在后世的朝代之中,也有许多人为两家的法统争论过。
    说完这番话后,曹叡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大殿之中。
    曹叡不知道的是,在原来的历史上,诸葛亮也采取了与他类似的做法。
    而今世曹叡终于体会到历史上,诸葛亮迫于时势做出忍让时心中所受到的苦楚了。
    在曹叡离开之后,一位内侍将曹叡早就写好的诏书送到华歆的手中。
    曹叡的直接离去,加上内侍的这番举动,华歆知道曹叡心意已决,再无回转的余地。
    本来华歆还想着前去面见曹丕,希望曹丕能够劝阻曹叡,可一想到曹丕之前下达的那道诏书,华歆心中就息了这个想法。
    故而哪怕心中再不愿,但最后华歆还是在无奈的叹息一声后,手捧诏书缓缓离开了大殿之中。
    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大魏沦落到这种地步的呢?
    悲哉!叹哉!
    糜旸现在还不知道因为他,让今世的曹叡做出了怎样巨大的取舍。
    刚刚率军赶到西围的糜旸,正看着手中的一封诏书,脸上流露出笑意。
    诏书自然是刘备送来的。
    自上邽那夜的深谈之后,糜旸不仅彻底从刘备手中接过大汉的兵权,他更是强烈建议刘备返回南郑休养身体。
    现在刘备将夺取长安的希望都放在糜旸身上,所以面对糜旸不退步的劝谏,刘备虽心中有所不愿,可最后还是接受了糜旸这个“跋扈大将军”的建议。
    回到南郑的刘备,可一直没有闲着。
    刘备一直在关注着前线的战情。
    在得知糜旸成功率军拿下郿县后,刘备连忙从南郑发来了一道慰问糜旸的诏书。
    而在这道诏书的内容中,刘备除去为糜旸打气之外,还向糜旸分享了一件他十分自豪的事。
    之前糜旸让张嶷率军五千驻防安定郡,并吩咐张嶷在稳定住安定郡局势后,便可进一步稳定河西诸郡的局势。
    张嶷一直将糜旸的话记在心中。
    于是就在前段时间,张嶷率部分汉军进入河西诸郡,正式代表大汉接管了河西诸郡。
    众所周知河西诸郡一直是华夏与西域诸国的联络要道。
    当汉军的旗帜重新飘扬在玉门关上,一些靠近玉门关的西域小国在得知这件事后,就连忙派出使者入关拜会当下的大汉天子。
    那些西域小国的使者很快就被张嶷派人一路护送至南郑。
    而刘备在得知有来自西域的使者后,顿时喜不自胜。
    尽管眼下来拜见他的西域使者,大多来自一些不出名的小国。
    可这件事对刘备这个大汉天子来说,却有着非同一般的意义——这代表着刘备建立的大汉,已经初具一些华夏正朔的气象。
    因为此事感到自豪的刘备,当然不会忘记将他的喜悦分享给这件事的最大功臣糜旸。
    感受着刘备在文字间流露出的喜悦,糜旸也不由自主地在心中祝贺起刘备。
    只是祝贺之余,糜旸的心中亦有些心酸。
    在原来的历史上,季汉一直被世人蔑称为蜀,就是后世的许多人,也认为季汉配不上正朔的名号。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