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做完这一切,诸葛亮仿佛被抽干了所有的力气,瘫坐在地。 他环顾着这间简陋的草庐。 墙上挂着的古琴,案上燃尽的烛火,架上堆满的竹简……所有的一切,都曾是他隐居隆中、静待天时的见证。 可现在,这一切都像是在讽刺他。 讽刺他的不自量力,讽刺他的坐井观天。 “天道……天道……” 他喃喃自语,眼中充满了血丝,神情第一次流露出一种近乎孩童般的迷茫与无助。 如果天幕上所言皆为“天道”,那他这二十七年来所学、所思、所悟,又算得了什么? 难道,他穷尽一生智慧,也只能在“天道”早已铺设好的悲剧轨道上,徒劳地挣扎,最终含恨而终吗? 夜,越来越深。 寒意,从四面八方侵袭而来。 诸葛亮就那么枯坐着,彻夜未眠。 当天边泛起第一抹鱼肚白,清晨的微光透过窗棂,照亮了茅庐内的一片狼藉。 他缓缓地站起身,身体因为长久的僵坐而有些麻木。 他走到门前,推开了柴扉。 一股夹杂着泥土与草木清香的冷冽空气涌了进来,让他混沌的头脑清醒了些许。 山间的晨雾还未散尽,远处的小路上,空无一人。 他知道,用不了多久,那位仁德的皇叔,便会踏着这条路,第三次来到这里。 可这一次,自己该如何面对他? 是继续拿出那个已经被证明是“超级大饼”的《隆中对》,将他“忽悠瘸了”? 还是…… 诸葛亮的目光,不由自主地飘向了角落里那个肮脏的纸团。 他的心,乱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