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谁其与归》


    第(3/3)页

    彼时已是深夜两点多。邵昊在水中托了我至少两个小时,从下游到上游,近乎力竭。

    第二天清晨,古三舅公就请人沿着我们游来的方向一路打捞,一直到黄昏时,也没发现落水汽车的蛛丝马迹。

    我站在古三舅公那间吊脚楼的宽绰走栏上,纵观沱江。

    已近日暮,江上笼着一层薄雾,其色如茶,其状如纱,想必是沾染了夕阳的光泽。

    各家船只都在向江岸靠近。江两岸鳞次栉比的吊脚楼在岁月中斑驳了颜色,却温暖如初,楼中妻儿已准备好丰盛的晚餐,等待他们晚归的家人。

    在小城市的商业街红绿灯中穿行了多年,听惯了流行歌曲乃至广场舞的喧哗,沱江的一切在我眼中,都如传世的画卷一般,纯朴,静谧,美得不真实。

    我蓦然想到,等此间事了,再过几年老爹退休了,我就带他来这里养老,恐怕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很美吧?”瑶瑶走到我旁边,和我一起趴在栏杆上,俯瞰暮色里的沱江。

    我点头,由衷地赞叹:“很美。”

    瑶瑶欢喜地笑了,又伤感起来:“这么美的地方,可惜很多年轻人都不喜欢。”

    我不解:“为什么?”刚问完,我就意识到自己这个问题的愚蠢。大概只怪这个时代太美好,一切发展得太快,在日益现代化的大山外的世界,有许多吸引年轻人的东西。在他们眼中,凤凰是岁月沉淀之下饱经风霜的老人,过着缓慢而古老的日子,或许内涵深厚令人敬重,却拦不住他们向往新生活的心。

    也许经年之后,当他们也老了,浮世繁华少了昨日的诱惑,时光对他们而言同样变得缓慢而古老,才会怀念起这个在青山绿水,桨声灯影里摇曳了千年的故里。

    “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不适合这样的地方。”瑶瑶低喃,“现在就连我,也要走了。”

    “你要去哪里?”

    “跟你们一起去内蒙黑城。”

    “啊?你?”我难以置信。这样一个在山的庇护与水的滋养下长大的女孩,为什么要和我们去内蒙这样粗犷豪迈的地方?

    “我查过资料了。黑城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库布镇东南约35公里、纳林河东岸荒漠中。为西夏黑水城和元代亦集乃路城址,蒙古语为哈日浩特,意即黑城。没错吧?”

    我说姑娘,你这是把百度百科给背下来了?我失笑:“是这样的没错,但是有什么用?你知道要从什么路线过去吗?过去要带哪些东西?”

    “我们先去长沙,从长沙坐火车到内蒙呼和浩特,再包车去黑城,耗时约一天半。”

    瑶瑶说得一板一眼,末了又补充一句,“这是舅公说的。”

    一天半……我揉了揉眉心,迟疑道:“是不是太慢了?”

    “不慢啊,舅公说了,路上慢毫子走,晚点儿到。那时提前驻扎在黑城的那帮人应该会比较松懈,方便我们走动。”

    慢毫子走?一句话让我听出了端倪。

    这句是椒陵口音。瑶瑶是苗人,不太可能专门去练习椒陵话,这句话却是脱口而出,那么应该是长久以来耳濡目染的结果。难道瑶瑶家里有哪个亲戚是椒陵人?

    我注视着江上粼粼波光,眼角余光瞥见屋内陈设,恍然大悟。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