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章-《谁其与归》


    第(2/3)页

    说到底还是慕安的错!灼华又开始恨得牙痒痒了。

    无双却若无其事地收回了视线,声线也是一如既往的温和:“真要谈起这个阵法,势必会牵扯出一些皇室秘辛,不过既然是灼华兄问起,在下也没什么好瞒的。”

    灼华:“……”他其实想说,公子不比待鄙人这般坦诚,鄙人并不想听什么皇室秘辛啊……

    无双小酌一口清茶,声音渐渐悠远:“大轩立国迄今已有三百一十六年,阳伯是大轩的第一代国师,亦是最后一代。而灼华兄修行了四百年,想必是见证过这段历史的,你可知为何?”

    “这……鄙人不知。”

    “阳伯辅佐太祖皇帝立国治国之时曾断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举能。生有七尺之形,死唯一棺之土,唯立德扬名,可以不朽,其次莫如着篇籍。故而建议太祖为政以德、征敛有度,同时在国中大力推行科举,重用士子,授民德艺,以文兴邦。”

    “然也。”灼华拍手赞叹,深以为然,“以民为本,有德施恩,偃兵兴文,则本国既安,远人自服。阳伯大智,此举于大轩,有百利啊。”

    无双微勾嘴角,继续道:“可惜太祖皇帝是以武立国,因此对阳伯的建议并不十分上心,且大有吞并邻国逐鹿天下之心。”

    “啊?”灼华讶然,“这些吾辈却是不曾知晓。”

    “灼华兄一直在太昊潜修,不知晓这些也在情理之中。”无双道,“那时,太祖皇帝已有向太昊发战的打算,阳伯却又卜算出,大轩立国伊始,国脉未固,这一战若是打响,势必损伤国脉,会有灭国之险。”

    “刚立国就要灭国?呵,还真是讽刺。”灼华嗤笑,“阳伯倒是耿直,只怕这一卦卜出来,太祖也容不下他了。”

    “诚如灼华兄所言。”无双的语调亦染上一丝悲凉,“阳伯的卦象虽打破了太祖皇帝发兵太昊的计划,却没有打消他吞并各国的念头,也让自己的地位乃至生命都变得岌岌可危。”

    灼华专注听着,蓦然心念一动,顿觉心惊胆寒:“所以三百年前,阳伯……才会在祭台上泣血而亡?”

    无双不言,却已是默认了。

    灼华亦是无话,只觉得阳伯纵然是以死谏君,也实在是冤枉了些,叹惋之余,徒有苍凉。

    无双又道:“阳伯死后,太祖便下令后世子孙,不可再设立国师一职。在皇室里一并传承下去的,还有他逐鹿天下的野心。可是阳伯已死,国内再无第二人可为大轩卜算国运。”

    灼华会心接口:“恰逢雪域遭逢巨变,雪域中人多逃亡在外,其中一些人流落到大轩,太祖皇帝察觉后便将这些人尽收麾下,在王城中布下这龙咎阵法,以护国运昌隆?”

    无双听得笑起来,凤眸中光华流转,似赞许又似欣然,映得眉间朱砂熠熠生辉,嫣红夺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