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功夫不负有心人,1977年的冬天,谢晓晨同全国五百七十万考生一起走进了曾被关闭了十余年的高考考场。当年全国大专院校录取新生二十七点三万人,录取率4.79%。他所在的蔡庄生产大队一共有80多名知青,20多名本地学生,多少人报名高考他不知道,但只有他一人考上了大学,名列温州市第十五名,越过了省外重点院校分数录取线,被武汉大学优先录取。 收到轰动全村的录取通知书以后,谢晓晨在路上碰到一个曾经喜欢暴打他的知青,对方斜着眼上下打量着他,说道,“恭喜你啊,你现在可是从鞋帮升到帽檐了。” 他一时语塞,不知怎么回答对方。沉默一会儿后,他才淡淡地说道,“是金子总会发光的。” 蔡庄生产大队这个鸡窝里飞出了一只金凤凰,固然有人始终看他不顺眼,但也有人态度骤然改变。另外七名跟他是点头之交的知青提议在他离开前聚在一起,他们吃了一顿与他合影留念,并希望他在照片上题词,借他这个新出炉的大学生所书吉言尽快回城。 谢晓晨想了想,他这些年学业荒废,好久没有读诗词了,唯一看的一本小说还是蔡琳偷偷塞给他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高考前临时抱佛脚只来得及补习数学,语文还是靠着小时候父母给他打的那些底子勉强过的关。 回想到双亲俱在时,他也曾少年不知愁滋味。 这些年,他努力克制自己,很少忆起他们,不然与手头上的日子一对比,那滋味未免太辛酸了。 他们一家以前居住的院子里有一株巨大的枣树,父亲被抓走之前,他对即将到来的巨变毫无所知,一心只数着日子盼着秋天和母亲一起打枣子。那年夏天,他躲在枣树下纳凉,父亲则在一旁读书,有的时候碰到好的句子,还会朗诵出声。 在他印象中,除了岳飞的《满江红》之外,父亲最爱诵读的一阙诗词便是李白遭受谗毁被贬离长安时所作的《行路难》—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