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写历史的人往往专注于高大上的外皮,难以记住老百姓周围熟悉的事物。在工资不高、人人居家做饭的90年代,几乎所有中关村科技从业人员的一日三餐都来自于海中市场。这是一个充满了人间烟火气的地方,与朝露日后习惯前往的高级整洁超市截然不同。 她走在重新改造过后的海中市场,居然体会到了一份属于家庭主妇的乐趣—能够自己决定今晚吃什么、采购什么,这对于她来说,是项难得的体验。 在她到来之际,蔡琳已经买了一条现宰的鲈鱼,打算回家清蒸,蔬菜选了西红柿、茄子、还有豆角。朝露瞧了一眼便觉得奇怪,怎么这么碰巧全是自己爱吃的? “这么多蔬菜,都要今天做吗?” “不多啊,”蔡琳笑笑,“你不是最爱吃西红柿炒茄子,以及干煸豆角嘛,以前我跟你爸爸也常做这两道菜。” 朝露闻言不由得沉默了,她没想到,谢晓晨竟然会在她走后依然用这种近乎缅怀的方式思念她。西红柿炒茄子这样的经典组合,她在去了南方之后再没吃过了,广东人应该听都没听过这两样蔬菜可以炒在一起。而到了美国后,在那边的中餐馆,也不曾见过这道卖相不佳的家常菜。它虽然不好看,却真的非常好吃和下饭。 还记得谢晓晨去广西科技扶贫之后,她和妈妈曾经在暑假的时候去那边看他。那段时间,他们一家人天天都在他所在的政府部门食堂里吃蒜蓉空心菜。她连续吃了两个礼拜,变得面有菜色,闹着要吃西红柿烧茄子。小孩子尖利的吵闹声甚至惊动了食堂的工作人员,负责人特地过来道歉,向远道而来的科技扶贫专员和他的家人解释—百色当地物资匮乏、没有茄子。 谢晓晨在她哭闹时就已经沉着一张脸,发现人家还专门过来解释后更是当下训斥了她一番,说她娇生惯养,吃不得苦,根本不知道当地老百姓过着什么样的日子,还在这里强人所难。 本来就记恨吃了他一顿打的朝露因此更加愤愤不平,自“永别”之后又在记事小本本上给他添了一笔账,计划着日后新仇旧恨一起算。 现在想来,自己实在不是一个可爱的小孩子,行事方面顺我者昌、逆我者亡,而且死要面子、睚眦必报。即便是后来亲眼目睹百色人民贫困的生活,心中还是没有原谅谢晓晨当众斥责她的事情。 为了掩饰自己的情绪,朝露指着鲈鱼问道,“怎么不买武昌鱼?我记得秋末冬初的武昌鱼最为肥美,爸爸又是在武汉读的大学,他特别喜欢吃那个。” “可你不是吃鱼容易卡刺吗?”蔡琳疑惑道,“我听说你吃不了武昌鱼这样带着细小刺的鱼啊,小时候还为此跑了两趟医院,挂急诊请大夫给你拔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