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他托了小娘子的“福”,得了抠抠索索“被兄”的名声,其实相当于一道防护伞。 对,就是这样,他好歹也是一家之主,在乎那些不能吃饭的面子做甚? 是的,他一点也“不在乎”! 另一头,夏藕同红枣汇合后,就同福娃一起到了大街上卖点心。 她将之前准备好的牌子,举到马背上,豁然写着几个大字:鹿鸣宴特供过孔圣人香火,解元公亲手摸过的点心,一钱银子一块,买十送一。 有些百姓都是亲眼看着,解元公将点心从孔圣人的石像前,给细细地绑到那匹枣红色马背上的。 于是,他们就跟了出来,哪怕重金,也想舍脸讨要一块半块的,为家中学童讨个吉利。 不成想,人家直接就卖上了,而且价位比他们预估的要便宜很多,纷纷都掏银子买。 “我来买十赠一的!” “我也要买十赠一!” “排队啊,不要挤,排队!”福娃帮着吆喝。 他见自己瘦下来的模样,自己的都不敢认,而且他觉得自己同稷澂生得还有些相像,走出去旁人都以为他们是亲兄弟,那叫一水的玉树临风! 所以,他也不怕被人认出身份…… 既大胆,又自信! 生意火爆得不行,而且还都不砍价,付钱痛快的那种。 一时间,夏藕笑得合不拢嘴。 同她预估的一样,能供得起孩子读书的家庭,大多不在乎这一两半两的银子。 而且她借着解元郎的名头,那些地痞还都不敢收保护费。 一斤有二十块小点心,她这四大竹筐足足三百六十斤,除去成本也能有近七百两银子的净利润,简直就是无本的买卖…… 不过一个时辰,这四个大竹筐就都卖光了,后面没买到的人又赶紧去贡院里,去捡举子们吃剩下的…… 夏藕将卖剩下的点心渣子,都当做了添头送给顾客。 最后,她带着福娃去采购。 不过一转眼的功夫,他们将刚刚腾空的四个大竹筐就都给买满了,倒是也没舍得买那些偖侈品,大都是米面油盐与调料这些。 回程的路上人流已经散开,两人慢悠悠的往稷家走。 夏藕见到路边有卖布的妇人,不由得驻足。 这些都是附近村里的村民,挑自家织的布来***布铺便宜些。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