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章 战和-《传奇1997》
            
            
            
                
    第(3/3)页
    中芯和台积电之间,还没到你死我活的程度,甚至中间可以操作的空间还很大!
    最后,隋波才发言。
    “王董、张总,各位董事。
    对于台积电这次的诉讼,我是比较赞同和解的。
    当然,我所说的和解,不是简单的认输“求和”,或者说息事宁人。
    而是从全局和未来,中芯发展的整体战略来考虑的。
    我觉得,无论是战还是和,都需要为大的战略目的而服务。
    而我们中芯的核心战略是什么呢?
    我觉得,应该是张总当初创建中芯时的梦想……,那就是,建成世界一流水平的芯片制造厂!
    就像诸位董事说的,现在正是中芯发展最关键的时刻。
    据我所知,
    虽然中芯这两年发展很快,但是隐患也很大!
    一来,因为在前期要尽可能快速地跟上,整个国际半导体市场的产业升级。
    张总只有打破正常节奏,在还未消化完8英寸生产线的巨额投资成本时,又开始大规模进行12英寸生产线布局。
    这就使得投资额滚雪球般扩大,而创造的收入无法覆盖投资成本,公司长期亏损。
    二来,为了尽快形成规模效应,中芯这两年来在各地快速扩张建厂,这的确让我们的产能提升,营收也大幅增长。
    但是摊子铺得太大,在运营上就显得粗矿了些,良品率一直都提不上来!
    再加上我们还要投入大量资金,用于先进制程工艺的研发……
    这种时候,
    我们最需要做的,应该是苦炼内功,提升营收。
    一方面推进技术创新,同时在运营效率上,下大功夫进行提升;
    另一方面,则是需要获得更多的客户信任和订单。
    可以说现在我们是外强内虚!
    这个时候开战,我个人觉得,弊大于利……
    最关键的是,我们完全没有必要,跟着台积电的节奏走!
    台积电是市场老大,已经过了发展期的亏损阶段,去年的利润就高达30多亿美元!
    他耗得起,我们中芯耗不起……
    更不用说有了上次败诉的案例,这次台积电以同样的理由起诉,我们败诉的可能性也很大。
    所以,我的建议也是争取和解。
    当然,这个和解,也是有说法的……
    不能像上次一样,留下尾巴和隐患。
    无论是赔偿金也好,还是其他条件也好,我们必须要通过和解,来获得中芯未来发展的充足空间!
    所以,我有个提议。
    我们和台积电谈“和解”的同时,也跟他们谈“战略合作”……
    现在对于台积电而言,
    最大的威胁其实并不是我们中芯。
    而是inter、三星这些巨头,他们正在重新进入芯片制造市场,并且投入巨资,准备抢夺台积电的市场。
    台积电之所以针对我们,其实还是一些历史遗留问题。
    同时,我们崛起的速度太快,让他们感到不安了……
    这两点,都不是不能解决的大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可以通过赔偿金和获得技术授权来解决;
    我们发展速度快,首当其冲的也不是台积电,
    而是联电之类后面几名厂商……
    同时,如果台积电和中芯进行股权方面的合作,那就可以分享我们成长的收益了。
    这样一来,
    我们就可以和台积电化敌为友,彻底放下包袱,全力发展。
    中芯和台积电说到底,都是华人企业。
    我们完全可以携手共同发展半导体……
    在工厂合作、技术授权、新领域里甚至股权层面。
    都是有广阔的合作空间的,都可以谈。
    在围棋里面,有一招“弃子”:放弃一块战术上的小棋子,追求更大战略层面的领域。
    不争一时一地之得失,眼光放远,心胸开阔,看似“舍”,其实是“得”。
    舍得之间,才是大智慧。
    如果大家觉得可以尝试和台积电谈一下的话……,我倒是愿意做个“中间人”。
    总之,我的建议就是,越是到了这种关键时候,越不能乱。
    所谓危机,伴随着危险的,永远都是机会!”
    隋波的一番话,
    让包括坐在会议室里的王院士、江上舟、张汝京、陈立武,和电话会议系统另一端的一众董事都悄然无声了。
    大家都在默默思考他的这番话中的含义……
    “和解”的同时,和台积电“战略合作”?
    可能吗?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