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三章 活该-《六零种田记》


    第(2/3)页

    当然,自己并不会完全信任李答和白若笙,所以就要努力从他们身上,把他们的知识都给学完。

    乔佳月用力地点头,以后总算有个途径来解释他们会的知识和技能了。

    以前的菇棚其实是算在乔父头上的,毕竟他在外头见过世面。

    而沼气池就比较难以解释了,尤其是那个菌群。

    好在,社员们见识有限,短时间内不会想到这些问题,等时间越来越长,记忆也就模糊了。

    一行人去看过瓦窑回来,个个脸上都带着兴奋的笑,太好了,他们高山大队要发了。

    因为白若笙和李答肯定了他们的瓦窑,说只要稍微改造一下,就能用来烧砖、烧瓦。

    白若笙和李答打算把房子建在村子边缘,就是乔父他们右边再过去的大约两百米的一个小山坡。

    他们的理由也简单,那边比较安静,可以用来思考问题。

    那个山坡上没有耕地,还有碎石子,又远离村子中心,所以社员们都没意见。

    只是确定了位置,想要动工可没那么早,还有其他更重要的事要忙呢。

    繁忙的夏收开始了,高山大队还是按照以往的惯例来,广播里播放着节奏昂扬的斗争歌曲。

    比如《学大寨赶大寨》、《社员是朵向阳花》等等,社员们随口就能哼两句来。

    而不知道什么时候起,四个生产队胡别苗头,都在你追我赶的,争做第一。

    大家干活都很卖力,尤其是各自的生产队都有奖励,谁敢拖后腿。

    而此时,其他大队却有些混乱无序,本应该是热闹繁忙的抢收,愣是被社员们弄得跟玩耍似的。

    他们学习了那大寨的精神,一同上工下工,统一工分,刚开始效果还不错。

    可是时间一久,社员们就发现了,自己干得要死要活还是那点工分,偷懒耍滑也是那点工分。

    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要那么辛苦呢?

    于是,这种不良风气开始蔓延,一天的活就分成两天干,这样就能挣两天的公分。

    有那聪明点的大队,一发现这种情况就急忙制止,重新进行教育,并恢复成以往的形式。

    因为社员们还没形成惰性,又扣工分,影响就不大,比如长山大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