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二章 安排-《六零种田记》


    第(3/3)页

    乔父知道他们的担忧,也就随他们去了。

    现在乔向白回来,肯定要多多补补身子,乔六安他们谨小慎微,只怕都不敢去生产队的鸡棚买鸡。

    好兄弟一家活得如此的小心翼翼,乔父心里真的难受,他只能尽可能地在自己能力范围内给他们帮助。

    而此时,白若笙和李答却沉浸在乔佳月送去的发酵菌上,真的是太神奇了。

    这些发酵菌在半厌氧的环境下,能分泌出特别的液体,有助于那些混合物迅速分解。

    根据它们的速度,如果再进行改良下,会不会变成超级细菌?

    而对于那份培养液,他们起初没在意,后来要自己配的时候,才发现有多难,转而注意起乔佳月这个小女孩。

    他们想试着诱变一个菌群,可惜没有显微镜,无法实时观察,随时调整实验数据。

    他们只恨自己没在研究院里,手头没那么多工具。

    更让人难过的是,关于微生活这门学科,国内研究的人并不是很多,而他们也不是微生物研究出身的。

    在饥荒那会儿,那水藻啥的代食品,就是这个研究所研究员研究出来的。

    所以,这门学科如果研究深了,也是能造福百姓的。

    而微生物的世界那么宽广,他们缩发现的只是一角,资料很少,至于国外的,由于科技封锁,想要拿到相关资料就更难了。

    白若笙心想,等回首都的时候,一定要记得把这发酵菌带一份回去,国家研究院的机器更多,一定能发现更多秘密。

    此时他和李答还一心想着能回京城,却不知这个偏僻的小山村,才能让他们远离将来的那些暴风雨。

    没多久,公社那边开会,针对遣散回来的人员,要求各大队要监督这些人,定期进行思想教育,让他们早日改正,成为社会主义的好社员。

    大队部针对此事再一次商量,决定一个月教育两次,无非就是让这些人念念悔过书、发誓啥的,然后安排一些比较不好的劳动,比如扫厕所、洗猪圈一类的。

    至于社员们,只要知道这些人需要思想教育就行,并不需要知道具体情况。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