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上一次杜岳平来的时候和乔宏致玩疯了,所有能玩的,几乎都叫他给玩遍了。 不过今年他就没这个机会玩了,乔宏致是个半大少年了,放别人家里都是半个劳动力了,每日都要下地干活的。 而杜岳平跟着上山下田,确实体会到了杜奶奶说的话,自己不是干活的料。 而乔家也是真的把他当客人看待,做的事相比乔宏致来说,真的要轻松许多。 之前挑水浇地的时候,杜岳平第一次怀疑自己,许多十五六岁的姑娘,挑着一担水健步如飞。 反观他挑个半桶水,还要晃出去一半,连个小姑娘都不如,真是丢脸极了。 乔宏致安慰他说是不熟练的关系,但是只有杜岳平知道自己有几斤几两重。 以前在读书的时候,对于农民的辛苦也不过是书面上的词语描述,哪里深刻体验过。 前年来高山大队,也就体会了一把割稻子的感觉,其实更多时间都在晒稻子、送饭、搬稻草等轻松的活。 到这一回挑水,杜岳平真的感觉到了农民的不易,也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削尖了脑袋要往城里跑。 他重新反思了杜奶奶曾经说过的话,知晓自己唯有读书或跟杜岳南一样去当兵才能有出路。 而现在,就算他真的对这些不擅长,也要逼着自己去学,他不想当个吃闲饭的人。 只是杜岳平怎么也没想到,不过几个月后,高中毕业生就要失去了长达十年的高考机会,失去了城里的安稳生活,到农村的广阔天地奋斗去。 虽然在今年的6月的时候,中央发了关于大中专毕业学生的通知,要尽量安排到人民群众中去,要一边工作一边劳动。 那时候,所有人都没有多想,最后会有这样的政策出现。 其实一切早有苗头出现。 去年的时候,重要就要求各种组织、机构等缩减支出,提倡节约之风。 更早时候的精简非城市人口,释放农场劳改犯等。 由此可见,城里的人口压力太大了。 大队的那个收音机还是没修好,社员们也习惯了,不过有人看到杜岳平时,还是会问几句,请他回海市之后帮忙寄几个零件回来。 杜岳平对这些电子零件的了解不多,他问了问乔宏远这些零件的名字和型号,“我都没什么印象。” “也不知道现在海市的旧货市场如何,要不我写信让我奶奶去看看?”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