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一十五章 推送名额-《六零种田记》


    第(2/3)页

    这些知青干活心不在焉的,尤其是农忙的时候,为此受伤的可不少。

    大队部也不是没有对这些知青进行过教育,可惜没什么效果。

    这股浮躁的心一直持续到了十月份,那会发生了一件事,这股风气瞬间到了顶点。

    高考还是没恢复,但是现在京城的两所有名的大学下半年要开始招生。

    不用考试,而是采用群众推荐、领导批准和学校复审相结合的办法。

    而招生的范围不小,思想好的学生,贫下中农、战士等,其中还包括上山下乡何回乡知识青年,且还不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的限制。

    广播里传出这个消息的时候,知青们一阵狂喜,这是个天大的机会啊,他们一定要抓住机会,每个人心里都开始琢磨开了。

    所谓的群众推荐,还不是大队部说了算?

    所以只要搞定了大队部的人,那么一切皆有可能。

    为了回城,知青们也是拼了。

    高山大队拿到了一个名额,这还是公社看在棉花的份上给的。

    今年公社的棉花丰收,据说很快就能登报庆贺这一大喜事,这个功劳可不小,他们淘溪公社要出名了。

    南方的名额不多,因为太多的海外关系,还没被发现的人不知道有多少,所以这个工农兵大学名额必须是压着数量才行。

    淘溪公社总共也就分到一个,给了高山大队,有那棉花在,其他大队有意见也得憋着,谁让他们没啥突出贡献呢?

    但对高山大队来说,僧多粥少,这一个名额怎么分?

    不说那些知青,大队里的青年也是蠢蠢欲动。

    人都有私心,大队干部也难免,都想着把这个名额留给自己人。

    只有乔父建议把这个名额送出去,且以后每一年都是如此。

    否则为了这个名额,高山大队好不容易整出来的良好风气,也要泡汤了。

    然而没人把乔父的话给放在心上,大家都在争论要把名额给谁,吵得脸红脖子粗的。

    乔父坐了好久,心里有些无奈,说道:“不是说群众选拔吗?那就各自把自己满意的人选选出来,现在立刻马上就召集社员们投票。”

    反正大家也吵不出一个结果来。

    而且这些天来,为了这个名额,知青、社员的心思浮动,无心干活,每日都在想法子往大队部里钻,企图得到那个名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