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七十八章 感谢-《六零种田记》


    第(2/3)页

    “这样说,我反而算是幸运的了。”乔母苦笑着说道。

    她是乔父在外头娶的媳妇,大队里的人都不知道她的来历,自然也没理由闹什么幺蛾子。

    但是在京市、海市那些地方,才叫一个复杂,当年有出去留学的人家,这不是什么秘密消息,要躲过就难了。

    “等你来京市,我带你去见渐渐张恬,她现在身子骨不大好。”

    “行,有机会就见一见。”乔母还记得穆书宛说的张恬,那是个骄傲的女孩子,最爱诗词,曾扬言要找个有才子,从此琴棋书画诗酒花。

    另一边,乔父带着邓先昌在大队里走动着,介绍着大队里都一应事物。

    原食堂那,一堆人还围着小轿车讨论,叽叽喳喳地说过不停。

    他们看到乔父带着客人过去,都往一边退了点,但是仍然没有散去。

    被这么多人看着,邓先昌倒没什么不自在。

    他看到空地上放着许多的大木桶和竹匾,就奇怪地问:“这是在做什么?”

    “在做地瓜粉。”他们大队这个粉地瓜的品种是真的好,也已经传到了附近的大队里。

    做地瓜粉是许多人都会的,毕竟水洗沉淀法并不怎么难,不过地瓜粉丝可只有高山大队掌握了。

    地瓜粉丝是大队里主要收入之一,还不能教给其他大队。

    邓先昌看过脚踏脱粒机、烘干机,啧啧称奇,也侧面知道了高山大队为什么比较富裕的原因。

    并不是说高山大队的田地多么多、多么肥沃,而是他们的副业发展得很。

    但是这一切看在邓先昌的眼里,还是有着巨大的局限性。

    大队的手工模式,其实严格来说,就是家庭作坊的放大版罢了,且有着产量低、季节性等限制。

    “其实你们大队的副产品不少,可以考虑办一个加工厂,面向所有的大队收购原材料,只要规划好,基本上就能发展起来了。”

    但是邓先昌很清楚,农产品的价格即使提高了一些,实际上这里头的利润空间是有限的,毕竟国家不会允许农业产品价格高得太离谱。

    而现在的经济发展,也做不起精品路线。

    邓先昌能想到的,乔父也能想到,但是他并没有打算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