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武照拿着答卷看到了一脸戏谑的长孙冲,厌恶的说道:“你不是要挑战我兄长吗?这首诗交上去,你的挑战立马就会变成长安城最大的笑话,等着给我兄长做研磨书童吧。” “哼,笑话。”长孙冲只当是对方说大话。 很快那首诗就被送到了主考官孔颖达手上,孔老头因为之前主簿考核杜少清的事情,心中对其怀有愧疚,所以很是希望给杜少清一个机会,拿到答卷很重视,可是当他看到那诗作的时候,惊呼起身。 一个人就这么站在那里一口气连看了两遍,等到第三遍的时候似乎是情绪所致,直接吟诵出来: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 正是一首绝世之作——《春江花月夜》,出自唐代的张若虚之手,当然,张若虚身处的年代是公元700年左右,跟现在贞观十年(636年)还晚了两代人,所以杜少清才会这么大胆的借用后人佳作。 也不知道是什么原因,唐诗的名家名篇基本上出现在贞观年代的很少,熟知的杜甫、李白等等都是后人,贞观年代有名的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成名的时候不是唐高宗就是武则天年代,都不是在贞观李世民时候。 这首诗被孔颖达激情满怀的吟诵出来之后,全场反应不一,大多数人都为之陶醉,当然,也有些个听不懂的,比如说程咬金,猛灌了口酒之后,小声嘀咕道,“这小子写什么呢?还挺长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