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二十九章 新婚之喜-《道门鬼闻抄》
第(2/3)页
赵月月消瘦了许多,前两日来看的时候虎子还不这么觉得。而今她穿上大红的夹袄,套上秀禾裙,这宽大的衣衫更是显得赵月月瘦小可怜。胭脂擦得倒是恰到好处,比虎子都自然了很多,也就看不出那本应惨白的面色。因为要躺着,头上也没做什么装饰,只是给盘了头发,意味着这不再是一个小姑娘,而是一位有夫之妇了。
“虎子……我们家对不起你,”赵母声音有些哽咽,“这孩子……”
赵宝福,不耐烦地拍了拍赵家母的后背:“说啥玩意儿呢!虎子,时辰不早了,上轿子!”
虎子点点头,没说什么,等到赵母为赵月月盖上了盖头,他也就抱起了赵月月,出了门。在喧嚣的鞭炮声里,他将赵月月小心翼翼地放进了轿子,随着媒婆一声“起轿”,一队人马也浩浩荡荡地上了路。
太阳山村那些不大点儿的小娃娃们,跟在轿子前后跑,叫嚷着要看新娘子。村民们也有不少倚在门口看热闹的,闲碎着言语,时不时对着虎子和轿子指指点点。
按规矩,接新娘出门一直到新郎家,路不能走得太短。和太阳山村离着太阳寺又实在是太近,只能是从月月家走到村子那头再绕回来,换个方向从村子里面重新穿过,再回到太阳寺。
等虎子一行回到了披红挂彩的太阳寺,赵月月的父母已在那里等候多时了。
既不用跨火盆儿,也不用拜天地,赵月月昏迷不醒,那就一切从简。李林塘掌司仪,接过了虎子递回来的鸳鸯礼书,念了一遍“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两姓之欢好,共夫妇于白头”之类的话,就由虎子把赵月月抱进了后院里屋。
他再独自一人折返回堂前,先拜三清再跪祖师,一一上过香以后,给赵氏夫妇、彭先生分别敬茶,也就算是礼成,可以开席了。
鬼家门没特意邀请谁,来得多是赵宝福的亲友娘家客——其实也就是那些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太阳山村的乡亲们。
酒席摆在大院里,开了十桌,请来专门做婚丧宴的师傅,现搭的土胚灶台,架了三口大柴锅。菜色也并不丰富,毕竟刚刚化了雪,桌上也多是酸菜粉条白菜萝卜。可彭先生算是给足了赵宝福夫妇面子,买来了一头猪,为桌上添肉。
这个兵荒马乱的年月,这已经算是难得的大手比。乡民们纷纷夸赞,这一门师徒实在是仁义。肯明媒正娶一个活死人不说,还舍得下这么大的本钱。可是席间始终没有寻常婚宴的欢快气儿,从彭先生到虎子,鬼家门的人始终都板着一张脸,赵月月的父母脸上也是没有一丝笑容。见得这样,也就没有谁要高声喧哗,触这两家霉头的意思。
扶着赵月月在大红的褥子上躺好了,虎子坐在炕沿上愁眉不展。既然已经结了亲,他便是不能与赵善坤再住在一处了。好在这里曾经是和尚庙,房间也多得是,再收拾出来一间屋子不难。
屋子角落里摆着一张供桌,上供着一张金箔红纸。这是赵月月家的堂单,三日前虎子就把这张堂单请到了太阳寺供奉了起来。赵月月是出马弟子,嫁到哪里,堂口就要带到哪里。
可偏偏,虎子是道家弟子,正殿里供奉着三清祖师。道教虽讲包容,可出马仙说到底算是妖怪,严格论起来这是萨满教的传承,二者是格格不入的。这些仙家自此算是寄人篱下,可是既然堂口没散,那就别无它法。虽然是满肚子不愿意,也只能是跟着自家的弟马嫁了过来。
媒婆站在一边不知该说些什么好。她说成过那么多门亲事,可偏偏没有哪一门亲事,是要娶一个昏迷不醒的姑娘的。还是一个道家的弟子,娶了一个出马仙的弟马神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