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民怨沸腾-《道门鬼闻抄》


    第(2/3)页

    沈荩死后没多久,莫理循发表在《泰晤士报》上的一篇文章,将沈荩之死引起的风波,推向了高潮。莫理循和沈荩私交再好,他也是个英国人,在这篇文章里,他站在英方的利益角度,讲述了沙俄在八国联军侵华事件之后,在东北所做出的种种行径,以及沙俄的这种行为对世界各国利益的影响。甚至于在文章之中,莫理循积极呼吁日本与沙俄抗衡,以求各国势力在大清国土上的平衡。

    文章出后,举世皆惊,却又都沉寂了下来。“山雨欲来风满楼”。有心的人都知道,这篇文章说的是个真情实理,有它没它,其实没什么关系,事实就在那里摆着。毕竟,哪怕大清国各界呼吁抗议,也没见沙俄继续撤兵,反而是有向东北增兵的举动。而日本在东北的空间,在不停地被压缩,一山不容二虎,有些事情是注定了的。

    但这都是私底下交手,各国使节在这个难得平静的年头,坐在一起的时候还没有把脸撕破。而这篇文章,好死不死,把所有的一切都端到了明面上来,让那些本来没想明白的,也都开了窍。

    世上能识文断字的人,没有多少是傻子。窗户纸都捅破了,还瞧不见里头的东西,那就是真瞎。

    此事一出,整个关东的盐粮价钱,疯了一样的往上涨!凡遇上开仓,必然哄抢。所有人嘴里都在讨论一件事情——要打仗了!以至于官府不得不站出来辟谣,开仓的时候还要派兵驻守。

    但是这并没有什么用,即使是派兵驻守,这些个当兵的也愿意放自己家里人先进去。骗得了谁呀?衙门里的人它都骗不过!

    不过昌图府还算好一点儿,毕竟是粮仓,不至于被抢到饥荒。可味道也是不大对了,街面上行人渐少,有往来也都是神色匆匆,不愿多留。打从多少年前开始就乱,一直乱到如今,在昌图府城里落户的,还有几家是逃兵灾来的。当初俄国人打过来的时候,穿城过去那些难民的景象犹在眼前。打起仗来,最吃亏的,永远是他们这些平头百姓。

    这么一闹,鬼家门倒是得了清闲。说不出为什么,似乎所有的精灵鬼怪,在闹兵灾的时候都消停了下来。说起来也对,寻常小鬼遇到个杀猪的都怕,来来回回那么多当兵的阳气正盛,什么妖魔鬼怪也都近不了身。

    “师兄,您说咱们不会断粮吧?”赵善坤趴在炕上翻着话本,跟虎子扯闲篇儿,“小一个月没见你和师伯开张了,眼见着粮食越来越贵,到时候咱吃什么呀?”

    虎子点了灯放在桌上,招呼着:“天快黑了,别趴在床上看书,着这儿来有个亮儿。要我说,太平无事是最好不过的,我乐得这份清闲。你也甭犯愁,你师父也是有打猎的好本事,哪次进山都没有空手回来的,饿不着你。更何况你是不知道你师父多有钱,你甭为吃喝的事情犯愁。”

    “师兄,你知道我师父以前的事情吗?”赵善坤书也不看了,凑到虎子身边来,“你跟我说道说道。”

    虎子摸着赵善坤的脑袋,冲他脑门弹了个脑瓜蹦儿:“你自己怎么不问去啊?你跟你师父,还不比我跟我师叔亲近?师徒如父子,你跟你爹说话还隔着我这么一个外人,不大合适吧?”

    赵善坤一缩脖子:“我哪敢问呢?那一顿打,要不是师兄你拦着,说不得真就要被打死了。我都没想到我师父能发那么大的火,我跟你犯浑那回他都没说把我打得十天下不去炕。”

    虎子笑了一声:“那你这顿打也不算白挨。别看你腚肿了老高,可也没伤到筋骨,我师叔下手有分寸着呢!连着天天有骨头汤喝有肉吃,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那给我馋的,我要匀一块儿去,你师父登时跟我瞪了眼睛。别看他下手那么狠,其实心疼着你呢,当着你面不说罢了,背地里跟我师父叨咕,说你要是死了,他就真没指望了。要知道,你师父可是想你给他养老送终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