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原来如此-《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2/3)页

    “哈哈,你是越来越会做戏了!”赵昺见状大笑着道,他其实心里也明白王德是见自己连日郁闷,故意如此给自己解忧的,自然不会当真。

    不过古代中利用僧人、官员和商人进行间谍活动却早已有之,其实在现代也是这样,不是常常有外交官被驱逐出境的戏码上演吗?而如金大师的中利用丐帮从事刺探军情的故事,倒是有待考证,也可以视为戏说。

    事实上宋朝立国后面临辽和西夏的威胁,对两国的情报站也随之展开,而最重要的情报渠道就是回易贸易和榷场。辽国和西夏都急需北宋的丝绸茶叶,西夏政府的一大重要财源就是北宋的丝绸茶叶转手贸易;而辽国也在山西、河北边境上大肆吸收北宋的货物,契丹人的转手贸易甚至让中亚商人把契丹当作了中国的代称。

    由于商业的需要,宋朝将领就经常主持以自己为首的回易商队,一方面充实集体小金库,一方面大肆搜集敌国的情报。西夏和辽对这件事情心知肚明,但是他们都难以阻拦,只好听之任之。而边境上的榷场也就成了情报交流中心,它就是由政府专营的、针对敌国的贸易中心。

    辽国在河北建立了羊城、涿州等榷场,宋也针锋相对地在易州、雄州、霸州等地建立了榷场。宋和西夏之间也有类似的榷场。榷场管理森严,辽国的榷场就严禁针对草原的铁器贸易,只有双方都认可的商人和权贵才能自由出入。

    此外边境上还有很多和将门关系密切的走私商人团体进行情报搜集工作,边境上马匹、铁器价格的变化都可以让人推断出很多有价值的情报,宋朝经常收买榷场上的牙人弄情报,当然辽国和西夏也是彼此彼此。而南宋的机速房还用海外贸易的方式大肆收集情报。

    辽国和西夏都非常崇信佛教,它们和宋朝进行间谍战也经常使用僧人当作间谍。辽国曾经派人伪造了宋朝的僧牒,假冒僧人到北宋刺探情报,宋朝的官员李允也剃度了僧人到辽国还以颜色。而两宋还经常派出外交官充当情报搜集者,我们熟知的包大人就在出使辽国期间搜集过情报,他还在边境反间谍活动上做出过很大的贡献。

    所以古大师中上官帮主的金钱帮应该是很好的情报来源,他们在世界中是天下最富有的帮派,自然有本钱进行这种大生意。而丐帮成员恰恰是最不合适的人选,他们根本进不了官方的榷场,在食物和人口都稀缺的辽国和西夏境内叫花子也很难讨来食物,在这两国的腹地出现很多叫花子是最不正常的现象。

    另外,辽国和西夏的几个都城根本就不是它们的权力中心,丐帮成员就算天天在那里要饭也弄不到有效情报。且丐帮这种下三滥的玩意在古代名声很差,就算搜集情报局限也很大,反而是少林寺要是有心也可以成为情报战的黄金配角。

    事务局同样如此,外勤的探子们对外都有一个合法的身份,而这个身份也许并不显赫,但是皆有一个稳定的职业,这样便于他们隐藏真正的身份,利用职业掩护潜伏于暗处收集情报。比如军中的探子,他们会以军将、虞侯,守门的城卒,或是辎重营的一名普通书吏的身份,总之不显眼,却容易接触到机密。朝廷各部中的一个低品郎官、阁架,一个跑腿的小吏也都是合适的身份。

    当然赵昺需要的情报亦并非都是什么绝密,可能也只是当地今年秋天的收成如何,猪肉多少文钱一斤,雨水多少这些普通的信息。比如遍布全国的驿站同样是情报来源的重要渠道,投宿的人员成分复杂,既有官员、商贾、士子,也有贩夫走卒,他们身份各异,来自于不同阶层,只要仔细仅从闲谈中便可得到所需的情报。

    而所谓的零零七似的全能高手,靠打打杀杀这些手段获得情报,其实在间谍中算是另类,也是作死的行为。因为其英俊的面容,看似帅气的行为都极易引起对手的注意。而一旦遭到监视,那他就毫无作为,价值还不如一个清洁工。而身份被挖出来,也就离死不远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