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6章 尊医典范-《重生宋末之山河动》
            
            
            
                
    第(2/3)页
    “呵呵,陛下有所不知,蒙元的医士与我们大宋的地位不同,他们不仅只给人治病,且地位崇高,还可以参与政事,甚至向大汗直言面谏,即使是王公贵戚对他们“”也要礼敬有加!”郑虎臣捋捋胡须笑着道。
    “还有这等事情?汝说说看!”赵昺听了立刻来了兴趣,向前倾身,作出一副洗耳恭听的模样道。
    “如此属下就与陛下说说其中的趣事!”郑虎臣笑道,他知道陛下若是弄不清其中的缘由,也难以做出正确的决策……
    郑虎臣也是进士出身,又从事秘密工作多年,必然会了解到许多秘辛。当下所言的事情在蒙元根本不是什么秘密,可在消息闭塞的现代即便是喜欢听奇闻异事的赵昺也是头一次听说。
    蒙元以军事起家,伴随战争与流转而来的伤亡与疾病,使蒙古统治者从一开始就相当重视医药,对医家颇为青睐。而蒙古大夫中最大牌的成员当属成吉思汗和窝阔台,他们两父子都客串过医生。蒙古猛将布智尔和汉人将领郭宝玉都在战场上被飞箭命中过要害,他们两人的主治医生都是成吉思汗。
    在他们身负重伤后,成吉思汗当机立断让部下杀牛,把他们扔到还有热气的牛肚子里,保住了他们的性命。西夏将领谢睦欢在攻打西安的战斗中也不幸连中三箭,也是窝阔台下令杀牛,用牛血保温的做法替他保住了性命。
    成吉思汗和窝阔台自己会急救,也喜欢吸收有医疗才能的人,其后的君主同样大多注意网罗甚至宠用医家,形成传统。蒙元以来,确实出现了一批儒医兼备的经略之才,他们进可为相,治国安邦,退可为医,治病济世。其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最初以医术被元朝君主征召至身边,渐渐参与政事,成为宠臣。
    窝阔台时的侍医郑景贤,从窝阔台为太子时就一直侍奉于左右,深得赏识与信任,常针对时政出谋划策。窝阔台曾两次封给他土地,使之富比诸侯王,被拒绝;又欲任用他做上相,高居两中书令之上,又被拒绝。在整个蒙古国时期,如此被抬高器重的汉人绝无仅有。
    窝阔台后来重用了耶律楚材,他能当中书令就有郑景贤的一份功劳,其与郑氏交情深厚。而耶律楚材除了会占卜星象外,亦通医药,在攻打西夏灵武时提前准备了很多大黄,救助不少水土不服的蒙古人,因此得到了成吉思汗父子的重用……
    “嗯,蒙古人最重实用,不看中地位,用人只看其才能!”赵昺点点头道。他清楚蒙元皇帝对人才的看法十分实用化,能帮他们砍人抢地盘的汉人军头被重用,能救人当“奶妈”的医生也是重点照顾对象。
    在征战中,每逢屠城,蒙古人也会将医生、工匠、儒生、占卜人员都会被特别挑出来。而蒙古的权贵也真喜欢复合型人才,能办事关键时刻还能治病抢救的人才很受他们欢迎,一些名医也得以参与政治,成为左右蒙古政局的大佬,也就不足为奇了。
    “陛下所言不错,铁木真四处征战时就搜集各族名医为自己所用,其中既有刘仲禄、田安抚这样的汉人医士,还有也里可温教撒必主教。而窝阔台在攻金前也颁布‘罗天下医’的诏令,命中原的名医出山,这些人只要有真才实学,立刻收入帐中,有名姓者就不下三十余人,而这些医士也为王公贵族们争抢。”郑虎臣点头道。
    第(2/3)页